网站首页
手机版

诽谤罪怎么样才算情节严重的 诽谤罪如何算情节严重

更新时间:2024-02-05 05:03:00作者:未知

诽谤罪怎么样才算情节严重的 诽谤罪如何算情节严重

一、诽谤罪怎么样才算情节严重的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认定标准:

(一)数量标准

“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如果一个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信息被众多人所点击、浏览而知道,就说明被害人的名誉已经受到损害,具有现实的社会危害性。

被点击、浏览次数确定为“五千次”,是依据实证调研的结果,也参考了有关司法解释的先例。被转发次数确定为“五百次”,与被点击、浏览次数保持一比十的关系,是根据网络传播规律,听取了专业部门意见,进行了技术论证,严格审慎确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上述数量标准,是指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或者被转发次数。这就意味着,在计算具体数量时,应当扣除被害人自己点击、浏览或者转发的次数,也应当扣除网站管理人员为维护网站而点击等的次数。此外,还应扣除其他故意虚增而点击等,导致统计失真的次数。

(二)危害后果标准

“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如果网络诽谤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已经造成上述后果,显然具有现实的社会危害性,构成了犯罪。此种情形就不问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或者被转发次数,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三)主观恶性标准

“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体现了刑法对行为人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的重视和评价。

对于这种屡教不改,反复恶意诽谤他人的行为人,不论诽谤信息被点击、浏览、转发的次数,也不论是否造成被害人或者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后果,也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二、构成诽谤罪的条件有哪些

构成诽谤罪须符合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1、捏造某种事实;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而所谓散布,就是通过言语和文字的方法公开在社会上扩散;

3、诽谤行为一定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不一定要指名道姓,但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受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诽谤罪。

控告诽谤一般是自诉案,但刑法同时明确规定,当诽谤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时,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因某种原因不能告诉,由公诉机关提起公诉。如因诽谤引起受害人死亡;诽谤对象为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等等。

本文标签: 诽谤罪  被害人  浏览次数  

为您推荐

诽谤罪怎么样才算情节严重的 诽谤罪如何算情节严重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4、其他情

2024-02-05 05:03

四川胡云律师事务所助当事人成功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

在离婚案件中,涉及抚养权问题,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问题一般优先考虑孩子自身的意愿情况下,坚持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以及成长为原则。结合双方的生活情况和以及财产状况等方面判决孩子抚养权的归属。

2024-02-05 05:02

寻衅滋事罪最高判刑多久?(寻衅滋事罪最高判刑多久)

寻衅滋事罪最高判刑十年的有期徒刑,通常只要是多次实施了寻衅滋事的行为、且该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的,法院才有可能会判处此刑罚。对于寻衅滋事案,法院判处主刑后,一般还会判处支付罚金。

2024-02-05 05:02

离婚财产诉讼费怎么计算 离婚财产诉讼费计算器

离婚案件若涉及到财产分割的话,按照规定需要根据涉案财产的数额,才能确定应该缴纳多少的诉讼费。若需要分割的财产不超过20万元的,则诉讼费为50元-300元。但要是涉案超出超过了20万元的话,那么超过20

2024-02-05 05:02

五险一金一般都交多少年 五险一金是哪五险一金要交多少年

1.养老保险,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需要累计缴纳满15年,才能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2.医疗保险,各地的缴纳年限规定有所差异,一般是男性缴纳年限不少于25年可享受终身医保,女性缴纳年限不少于20年可享受终

2024-02-05 05:02

民间借贷纠纷常见法律问题十问十答。

国家不干涉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但是法律规定了以下民间借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1.借款人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民间借贷,出借人事先知道或应当知道但仍提供借款的;2. 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民间借贷合同

2024-02-05 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