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哪些部位一碰就会沸腾 人体的哪些部位一碰就会沸腾呢
2024-08-07
更新时间:2024-08-07 13:17:51作者:[db:作者]
误区一
不含防腐剂的食品更好
不少商家瞄准了这一点,利用「零添加」「无防腐剂」的描述来迎合消费者的心理。
实际上,防腐剂主要是用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否则有些食品还未出厂就坏掉了,甚至还可能产生毒素。
也有一些食品根本就不需要添加防腐剂,因为它们本身的特征就使得微生物不容易生长,比如:
蜂蜜——高糖
方便面面饼、咖啡粉——干燥
腌渍食品——高盐
超高温灭菌的牛奶——无菌包装前已杀灭了所含的细菌。
因此,一些食品声称「不含防腐剂」,其实是一种营销策略。
至于「零添加」,实话告诉大家:
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加工食品,在现代食品工业环境下几乎找不到。
误区二
那么多添加剂,危害健康
各大食品企业的研发部门都在竭尽所能寻找最合理的配方,要满足工艺需要,要符合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又需要控制成本。
试想一下,在达到同样的工艺目的的前提下,企业是愿意多添加增加成本,还是尽量少添加控制成本呢?
多种成分复配,可以起到1+1大于2的效果,反而能够减少添加剂的总量。
对于食用者而言,添加剂的安全性归根结底是要看吃了多大的量,而和用了多少种没有必然联系。只要符合标准的要求,食品添加剂本身的安全性就是有保障的。
每种食物都是按标准添加的,但一天要吃那么多食物,它们加在一起的量,会不会有危害呢?
事实上,标准在制定时就已经考虑了其中也考虑了终生、每天、大量摄入的情况。
按照每种食品在日常饮食中的比例,然后再把防腐剂的最大允许含量相加,如果这样还是远低于安全剂量,才能正式制定为标准。
除非真的「大量」到「把食品添加剂当饭吃」,否则很难威胁健康。
误区三
纯天然添加剂比化学合成的安全
不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其安全性都要通过「风险评估」的方法来评判。
一般会先通过动物实验得到不产生任何不良影响的剂量,再除以保护系数(一般是100倍),作为对人体安全的剂量,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限量标准。
只要通过风险评估,获得批准并按规范使用,纯天然或是化学合成的添加剂,其安全性并无高下之分。
误区四
我国食品添加剂品种比国外多
恰恰相反。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大概有2000种左右(包括上千种香精香料),美国是4000种左右(不包括香精香料),日本也比我们的品种多。
另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律是:
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几乎都能找到至少两个发达国家也在使用的先例。
实际上,比较各国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多少是没多大意义的,这只是各国根据自身条件作出的管理上的取舍而已,在安全性上并无分歧。
误区四
外国禁用的添加剂在我国可用,害人!
XX添加剂在欧盟禁止使用,而中国还在使用。
在国外的限量是XX,而我国限量比国外高。
还是那句话,无论哪个国家,无论哪种食品添加剂,批准使用的前提都是经过科学的风险评估——认为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每个国家基于管理上的取舍,对同一种添加剂的处理方式可能有些不同。
有些食品添加剂是我国特有的,仅在我国范围内允许使用。
有些食品添加剂在我国的限量是严于国际组织或发达国家的。
比如我国果冻中使用山梨酸钾(防腐剂)的限量是每千克0.5克,而欧盟的限量是每千克1克。
还有一些食品添加剂是国际标准或发达国家允许使用的,而我国并未批准使用。
看看国家质检总局每月公布的进口不合格食品名单,其中有大量因为违反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被退货或销毁的情况。
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比较谁用、谁不用,或者个别指标的高低,来判定标准优劣。
误区六
可以不加食品添加剂
不用不行吗?
食品添加剂具有重要的工艺作用,有了它们,才有现在丰富多彩的食品。
不用添加剂并不是完全不行,我们试试好了:
食用油中不加抗氧化剂,保质期会大大缩短,更有可能吃到哈喇味的油。
冰激凌中不加乳化剂、增稠剂,那大部分的冰激凌都会变得像冰棍一样硬邦邦。
食盐中不加加抗结剂,食盐不再粒粒分明,更容易受潮结块。
袋装薯片里的氮气也算是食品添加剂,不加的话,你会拿到一袋薯片……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