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民歌经典歌曲大全 中国民歌经典歌曲大全

更新时间:2024-07-12 21:07:39作者:未知

民歌经典歌曲大全 中国民歌经典歌曲大全

1、《半个月亮爬上来》

《半个月亮爬上来》是王洛宾根据西北地区民间音调创作的一首民歌。既保留了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质朴无华,又显现了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段,因其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易于学唱而流传全国。

2、《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是四川康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汉族民歌,经江定仙编曲、由喻宜萱1947年4月19日在南京演唱。此后《康定情歌》在全国流传,而且声名远扬海外,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3、《敖包相会》

《敖包相会》是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的插曲。这首歌不仅描绘了草原夜空的辽阔、明朗,同时也诉说着人世间美好的爱情故事。历经半个多世纪,依旧传唱不衰。

4、《紫竹调》

《紫竹调》是广泛传播于吴语区(苏南、上海、浙江大部、皖南等)的传统小调歌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歌。经过历代艺人的传唱和修改,各地的《紫竹调》都加入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在音节的处理上有所不同。

5、《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电影《小城之春》的插曲,由王洛宾创作。这首歌既有哈萨克民歌的特色,又有青海藏族民歌的风格,作为王洛宾最珍视的歌,属于王洛宾歌曲中艺术评价最高的歌曲,被赞为“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

6、《茉莉花》

《茉莉花》流行于全国各地,是我国民歌的经典之作,有各种各样的版本。歌曲通过赞美茉莉花,借花抒情。

7、《鸿雁》(汉语版)是由吕燕卫作词,乌拉特民歌作曲,呼斯楞演唱的歌曲,该曲收录于呼斯楞2009年10月1日发行的专辑《塞北》中。(蒙语版)由额尔古纳乐队演唱,该曲是电视剧《东归英雄传》的插曲。

8、阿里郎,全称阿里郎打令,是著名的韩国人、朝鲜人、朝鲜族歌曲,也是朝鲜半岛最具代表性的民歌,阿里郎被誉为朝鲜民族的“第一国歌”、“民族的歌曲”。它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版本,最常听到的是流行于韩国京畿道一带的“本调阿里郎”。

这版本的流行是因为它成为1926年同名电影的主题曲。后来该曲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被用作大韩民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的进场音乐。《阿里郎》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的经典民歌,属于小调。诞生于山东临沂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它的前身是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创作的《反对黄沙会》。

10、《谁不说俺家乡好》由吕其明、杨庶正、肖培珩作词作曲,歌曲取材于胶东民歌《王二小赶集》,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运用乐段作为写作手法,旋律音调具有典型的山东民歌的风格。被认为是一首山东新民歌,以山东民歌风味,唱出了沂蒙地区大好风光和军民鱼水之情。

本文标签:

为您推荐

民歌经典歌曲大全 中国民歌经典歌曲大全

1、《半个月亮爬上来》《半个月亮爬上来》是王洛宾根据西北地区民间音调创作的一首民歌。既保留了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质朴无华,又显现了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段,因其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易于学唱而流传全国。2、《康定情歌》《康定情歌》

2024-07-12 21:07

红歌经典(红歌经典100首原唱)

1、《祝福祖国》——清风词、孟庆云曲著名作曲家孟庆云于1999年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而创作的歌曲,并于当年由张艺谋执导了首部MTV《祝福祖国》。2、《在太行山上》——桂涛声词、冼星海曲

2024-07-12 15:21

不争不抢的经典语录(不争不抢的经典语录合集)

不卑不亢,不争不抢,安安静静的做一个路人乙。 我想就这样安静的,不悲不喜,不争不抢。 不争不抢不代表我不如你,不说不笑不代表我不知道。 不争不抢是我的态度,不依不饶是我的在乎。 不争不抢,不紧不慢,或许这样的节奏

2024-07-12 13:27

经典励志语录短句 经典励志语录短句图片

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生活比电影狠多了,从来不给弱者安排大逆转的情节。 即使赚得了全世界,却失去了自己,又有什么意义呢?

2024-07-12 13:25

中国五大剧种(中国五大剧种及代表作)

1、中国的五大戏曲剧种分别是京剧,豫剧,黄梅戏,评剧和豫剧。这五大戏曲剧种都是将曲词音乐以及表演等完美的融合到一起去,形成独特的表演艺术。其中京剧也被称之为国剧,京剧是五大戏曲剧目之首,比较有名气的代表剧目像是《智取威虎

2024-07-11 21:06

一刻是多少分钟(古时候一刻是多少分钟)

1、一刻钟等于15分钟。2、在我国古代一天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为八刻,用这个方法进行换算,一刻钟也就是十五分钟。古代最常用的计时工具为“铜壶滴漏”,是依靠一滴一滴往下漏的水计算时长的,孔中有100个刻度,到清末是改为9

2024-07-11 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