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口罩有几层 医用口罩有几层防护
2024-03-23
更新时间:2024-03-23 17:28:29作者:佚名
消防人员对起火的音乐厅喷水灭火
参考消息网3月23日报道 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3月23日报道,反恐专家表示,“克罗库斯城”音乐厅恐袭事件的筹备不止一天。专家们指出,从罪犯的行动中不难窥见,他们事先已把安保系统研究得明明白白,自身也“受过严格的射击训练”。恐袭的目击者提到了枪手的残忍: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只顾从背后开枪,力求伤亡最大化。
报道称,反恐专家推测,这次恐袭的筹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一位专业人士指出:“ 凶手在‘克罗库斯城’音乐厅里游走时方位感极强,很可能事先便摸清了安保系统,想好了逃脱的路径。正因如此,他们最先枪杀的是可能反抗的保安。”
这位专业人士在观看目击者拍摄的视频时注意到,“袭击者受过严格的射击训练,或许具备小团队作战的经验——他们的移动非常专业,各自的扫射区域毫无重叠,子弹快速连发”。
他分析说, “此次恐袭的目的不是劫持人质并提出要求,而恰恰是恐吓民众”。
报道称,俄外交部称武装分子的袭击为“血腥恐袭”,针对基辅并未染指此事的猜测,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指出,白宫无权赐给任何人赦罪符。她在“电报”社交平台上写道:“白宫 声称并未发现乌克兰或乌克兰人参与莫斯科恐袭的蛛丝马迹。在最悲痛之时,华盛顿的官员凭什么得出某方与此无关的结论?倘若美方掌握着或是曾经有过相关可靠情报,那么必须立即转交给俄方。”(编译/童师群)
延伸阅读
专家:袭击事件暴露俄国内安全漏洞,后续反恐或有心无力
据央视新闻3月23日报道,当地时间3月22日晚,俄罗斯莫斯科市一家音乐厅发生枪击,目前初步确定超过60人死亡。新华社援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声称制造了这起事件。这一说法尚未得到俄方证实。
本月早些时候,美国方面曾有情报显示,俄罗斯将有恐怖袭击的风险。在俄乌冲突持续、俄罗斯大选刚刚结束,以及国际层面有恐袭预警等背景下,专家向澎湃新闻表示,此次袭击主要的核心问题在于,恐怖袭击在时间和地点上的不确定性,以及俄罗斯国内的安全漏洞。
袭击或表明俄乌冲突下俄国内安全有漏洞
报道称,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表示,此次枪击事件发生在位于莫斯科西北“克罗库斯城”音乐厅(编者注:也称“番红花城市大厅”),当时有乐队正在举行音乐会。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侦查总局表示,已经根据《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中的“恐怖行为”相关条款对此次袭击进行立案调查,俄联邦侦查委员会中央办公室的调查和行动小组已前往事发现场。
克里姆林宫新闻局发布消息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与莫斯科地区州长沃罗比约夫、副总理戈利科娃和卫生部长穆拉什科紧急讨论了此次恐袭事件,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部长库伦科夫也向普京通报了援助工作。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至少有3名着迷彩服未戴面具的男子通过池座冲入大厅,迎面对人射击、投掷燃烧弹或手榴弹,且造成遇袭大楼顶部坍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称,实施袭击的几名男子“手持步枪向人群扫射”。“为了避火,大厅里的人趴在地上,大约趴了15到20分钟,随后他们开始向外匍匐前行,其中一些人得以逃脱。”
多个穿迷彩服的枪手闯进音乐厅对人群进行扫射
在俄乌冲突持续、俄罗斯刚刚结束大选的背景下,此次袭击是否与此有关联?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分析称:“由于俄罗斯国内的穆斯林群体比例较高,且部分位于车臣等俄联邦下属的自治共和国内,因此俄罗斯国内的恐怖主义问题一直较为严重。在没有战争时,俄方可用较强的力量压制这些潜在的恐怖主义威胁,但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不仅没有强力应对这些威胁,甚至还需要这些力量帮他们作战。”
不过,由于大选期间莫斯科等地的安保措施加强,因此张家栋认为,此次袭击的核心在于俄乌冲突及其带来的安全漏洞。
对此,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思羽分析称,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导致了空前的安全网络外紧内松。“俄罗斯的安全重心和安全资源已经过度倾斜至针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当中,绝大多数的指令、情报、部署计划都是跟对乌作战相关的,这些任务挤占了巨大多数组织议程和信息传递线程,而反恐在俄罗斯国内安全系统中已不再是工作的重心,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王思羽补充道,“此外,还有俄国内纳瓦利内死后的骚乱与风波,都在透支和消耗俄国内安保系统的力量。俄安全局、内务部等安保力量实际上已经陷入了严重的疲惫、资源不足状态。”
恐袭或为“伊斯兰国”所为?
根据莫斯科州卫生部公布的伤者名单,此次袭击造成145人伤亡,包括5名儿童,其中,60人伤势严重。有目击者向路透社表示:“突然间,我们背后出现了一群人,他们突然开枪,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人们随后开始狂奔,每个人都冲向了电梯,每个人都在尖叫和奔跑。”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其“电报”平台上宣称,该组织武装人员在莫斯科郊区的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市袭击了一处“基督徒集会”,造成数百人死伤,对当地造成巨大破坏,然后才“安全撤回基地”。目前,俄罗斯官方尚未公开袭击者的具体组织,未有袭击者被捕的消息。
此次袭击,与“伊斯兰国”于2015年在巴黎发动的恐怖袭击场地情景相似。如若最终证实“伊斯兰国”为袭击幕后黑手,张家栋分析称,那就说明该组织希望借国际混乱的情况恢复一些活动力。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昊向澎湃新闻表示,目前“伊斯兰国”并不具备鼎盛时期的影响力。在失去大本营后,“伊斯兰国”加强了海外的分支和活动。“‘伊斯兰国’属于国际恐怖组织,主要追求制造恐慌和公共效应,其本质是社会心理战。这类组织选择的袭击对象一般都是高价值目标,比如政府机构、人群聚集场所。但前者实施袭击的难度太大,因此袭击大多选择后者。”
国际层面曾有预警
3月7日,美国驻俄大使馆网站曾刊发预警公告,希望在莫斯科的美国公民不要在周五、周六外出时前往人群聚集地。公告特别写道:“美国公民应当采取谨慎措施,避免在48小时内参加任何大型户外集会,包括去音乐厅”。
3月22日,美国白宫发言人表示,美国已经了解莫斯科大规模枪击事件的报道,称现场视频“令人恐惧”。该发言人称,过去几周,美国驻俄大使馆以及其他北约国家大使馆曾发出警告称,莫斯科和俄罗斯其他地区发生恐怖袭击的风险加大。在国际层面出现恐袭预警的前提下,俄罗斯是否对此有所准备和预防,又是否会采取报复措施?李昊认为:“美方预警是否针对此次袭击,并不得而知。美国当时可能考虑的是俄罗斯大选期间的安全问题。‘伊斯兰国’此次避开了大选的时间,在各方都较为松懈的情况下发动了袭击。”
图为约翰·柯比资料图,他回应美国大使馆事先发出的警告
“从结果看,美国情报不仅没有让俄罗斯当局引起足够重视,甚至起到了相反作用。”王思羽补充称,俄罗斯没有管控、限制在总统大选之后的一系列集会活动,对其大型音乐会、表演、比赛等场地也未进行人员限流,俄方未对这些活动及场地采取任何安全审查、临检和戒备行动。“俄罗斯总统大选之际,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专门针对俄总统选举发动了新一轮的对俄舆论战和外交战,双方在此期间互呛不断,俄罗斯当局大概率把美方发布的这一信息视为西方试图在俄境内引发恐慌或混淆视听的信息战内容,因此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态度。"
对于袭击发生后的全球应对,张家栋分析称,从反恐的角度,俄美可能合作,因为恐怖主义本质是反人类罪。不管两国在战略上如何对立,在反人类罪的问题上,是有一致性的。“但首先要做的是确定谁在袭击俄罗斯。‘伊斯兰国’不是一个紧密组织,很多地区处于‘加盟店’的模式,有自己的分裂组织或者武装,扛着‘国际圣战’的大旗,打上‘伊斯兰国’的旗号。一旦确定了目标,俄方肯定会采取各种反击措施。俄罗斯此前采取的反恐措施,都是非常严厉,甚至是严酷的。”
但王思羽分析认为,正胶着于与乌克兰的战事的俄罗斯很难对“伊斯兰国”展开报复,“(‘伊斯兰国’)没有常驻本部或办事机构,没有明确的地理空间信息,又具有高度隐秘性,俄罗斯在高调削弱了瓦格纳组织后,甚至缺乏开展海外军事反恐行动的手段和资源,其反恐情报网络的效率在恐袭后也被广泛质疑。俄军核心主力甚至全部都部署乌克兰作战前线,在这种情况下去谈全球反恐,特别是军事反恐,我认为俄罗斯有心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