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热水器全国维修电话 哈佛24小时服务热线
2024-06-28
更新时间:2024-06-28 18:04:04作者:佚名
笼烟眉(女人哪种眉毛最好)
》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黛玉的红消香断
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美好的事物被毁灭的一刹那,人们看着它由存在到虚无、由生到死的历程,显得如此深刻沉痛。
《红楼梦》是一出凄美的“人间悲剧”,作为第一悲剧女主角,林黛玉的身上汇聚了太多让人赞美的品质:娇美的容颜、率真的个性、出众的才情、高洁的爱情,最难能可贵的是她那诗性的精神气质。
但这样一朵娇妍之花却最终枯萎了。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她为什么会红消香断,而且正当明媚鲜妍之时?
黛玉的意难平
黛玉在贾府里物质生活上并不缺乏,但在精神上却感到压抑和痛苦:“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黛玉总有一种无家可归、无所依傍的孤独感。
父亲去世,黛玉彻底地成了一叶浮萍,她漂泊在大观园中,好在贾母百般怜爱,农食起居,“一如宝玉”。
但她终归还是与嫡亲子孙无法相比。
贾母曾对凤姐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亲,然后再给林姑娘说人家,再没有是先别人后自己的。”
在最关怀她的贾母眼中,自己到底是个外人。
可以说,在贾府中没有人真正懂得黛玉的心。紫鹃和黛玉亲密,但她有时并不明白黛玉为什么独自垂泪、暗自伤神。
其他姊妹也并非知己。
加上黛玉秉性率真,不屑曲意逢迎,不善于为自己打算,又得罪了贾府的上下人等。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可以说,黛玉与宝玉的恋情中有一股清纯之气,她不附加任何功利动机,全身心地献给了真挚爱情,寄托着她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向往,寄托着她的整个生命和情感。
可现实的婚姻藩篱,压得她透不过气来。
同时,宝玉对众姐妹们的泛爱,也常常引起黛玉独自苦闷、以泪洗面。
于是,她便用自己的方式来寻求内心的解脱和精神的救赎。
黛玉的自我拯救与梦的破灭
面对这些精神困惑,黛玉寻求解脱的方式有时是闷闷不乐,有时是与宝玉拌嘴,有时是以泪洗面,但更多的是付诸于诗书。
可以说,泪与诗成为了黛玉宣泄情感的两种载体和途径。
她总是泪流不干,夜夜无法正常睡眠。她用笔记录着自己的心路历程。
诗是她悲情和理想的寄托。
《葬花吟》是独步古今的黛玉咏叹调,它如泣如诉,字字句句都和黛玉的个性命运融合在一起: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是在现实中的挣扎,是对理想幻灭的预言;
“宋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是对现实的抉择;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沼陷沟渠。”是对情操的表白,也是绝望的抗议。
正是通过这种情感化的方式,林黛玉完成了她在现实社会中难以实现的对个性自由、自主人格和诗性人生的追求。
在爱情道路上,倍尝艰辛,最后却镜水花月、泪尽而逝,以自己脆弱的生命沉没在那个时代的冷酷摧残中,向人们展示了一部人生悲剧、时代悲剧。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黛玉死了,带着她终身的遗憾和绝望走向了封建“祭坛”。
她用自己如花的生命殉葬了自己纯真的爱情,完成了对自我精神和独立人格的无限追求。
所谓:“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对陈晓旭的影响
陈晓旭原是辽宁鞍山话剧团的演员,后毛遂自荐到了八七版《红楼梦》剧组。
陈晓旭曾写到:“自己能在上千万名对手中赢得黛玉的角色,是因果缘分。”
陈晓旭说:自己从十几岁时就理解着、感受着、解读着黛玉,喜欢的诗句抄在日记本上。
拍摄前导演王扶林对这些年轻人采取了半封闭式的训练,并请红学家讲课,演员们经过严格的红学培训,这些都使演员们难忘终身。
三年后的陈晓旭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黛玉形象的再现。
之后她就退出影视圈,而且相当长的时间处于迷惘之中。
《红楼梦》中包含着异常丰富的人生哲学,尤其是由盛而衰的规律、有和无的辨证,这些都深刻影响着年轻的演员们。
佛说:色即是空。
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公告诫人们:“看破的,遁入空门。”
否则只能落一个:“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以梦开始,又以梦结束。
字里行间引发着人们的思考:什么才是人生最好的归宿,人生的终极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对正处于人生观形成阶段的年轻演员的百思特网影响是终身的,陈晓旭也不例外。
陈晓旭的自我“解脱”
2007年2月23日,农历大年正月初六,陈晓旭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剃度出家,法号“妙真”。
这条新闻立即引起了媒体和大众的高度关注。
陈晓旭是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林妹妹”:百思特网“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无论在形象还是气质,陈晓旭都契合了大众对林黛玉的想象。
不过,这条新闻备受关注,除了陈晓旭曾经的“林妹妹”身份外,还因为今天的陈晓旭已经是一名成功的广告公司老板。
她出家修行,放下了红尘中的美丽与哀愁,也放下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亿万身家。
1991年,走出“红楼”的陈晓旭,从朋友处获悉了长城广告公司征集加盟承包经营的消息。
于是,她便用炒股赚得的第一桶金,负责组建了长城广告公司的制作总部。
慢慢地,她从一名广告门外汉,成长为出色的广告人。
1996年,陈晓旭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北京世邦广告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公司先后和五粮液、森达、罗蒙、修正等知名企业合作,让陈晓旭和世邦公司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荣誉。
据称陈晓旭拥有两亿身家,曾被评为“2005—2006年度中国十大最具风采女性广告人”。
功成名就的她,一夜之间却遁入空门,这不能不让人惊奇!
于是,生病说、夫妻感情破裂说、逃税说以及炒作说,流传于街头巷尾。
但是,这些一厢情愿的猜测,并不能代替事情的真相。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或许可以从陈晓旭自己的话中看出一些端倪:“我发现物欲的增长并没有给我和家人带来真正的快乐。我变得越发忙碌和烦躁……。”
的确,创业之初的陈晓旭也曾经专注于财富的积累,忙碌于各种应酬。有网上曾经曝光了一组她的豪宅照片,很多网友难以相信这种奢侈的享受竟为“林妹妹”所有。
可即便是获得了想要的一切,陈晓旭也并没有因此开心起来。
她突然发现很少有时间和父母相处,而父母却在不知不觉中衰老、虚弱。
她开始反思:
•我给了他们什么?
•他们又能带走什么呢?
1999年,陈晓旭无意中听到《无量寿经》的录音带后,萌生了学佛的念头。
两个月后,陈晓旭拜得道高僧净空法师为师,学习佛法。
此后,她经商之余,一心向佛。
7年多的带发修行,陈晓旭学会了以豁达来重新看待金钱,以大智慧来重新定位人生。
从“林妹妹”到广告公司老板,再到妙真法师,一路行来,三种身份的转换,是陈晓旭对人生的一种逐渐认识和探索。
她曾说:“当我扮演林黛玉这个角色后,我感觉我原来的性格与命运,在电视剧舞台上已经演完了。我需要一个新的生活,一个新的开始。”
出家是她的另一个开始,就像她所说:“出家是转换新的身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和使命,我的选择是由于机缘成熟……我今后的工作,是要精研佛学、深入经藏,以佛陀为榜样,专事讲经说法,做一个多元文化的义务教育工作者。”
人们对金钱的追求总是无休无止,而在获得物质财富的时候,人的内心却又有可能变得更为脆弱和空虚,甚至迷失本性。
今天,很多人仍然执迷于财富的积累,而忽视了更为珍贵的亲情、健康、良心……但愿有一天能幡然醒悟。
世上再无葬花人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2007年5月13日,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因患乳腺癌逝世,年仅4百思特网2岁。
林黛玉泪亡的时候仅17岁,也许二人……
消息传开,悼念诗词、回忆文章立即如潮水般涌现出来,各家电视台纷纷重播电视剧《红楼梦》,有关的书籍、视频制品也突然畅销起来……
人们的悲痛、惋惜之情如此之强烈,如此之普遍,为多年来所少见。
一位早已谢幕的演员,赢得了如此的爱戴、尊重和怀念。
从弱不禁风的“林妹妹”到身价过亿的女老板,再到古寺青灯的出家人,这些形象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很难联系在一起。
但这些形象竟集中展现在陈晓旭一人身上,构成了她生命的三部曲。
而于大众而言,陈晓旭的“林妹妹”形象是我们最在意的。
陈晓旭一生只出演过几部剧目:《红楼梦》、《家风》、《家春秋》、《黑葡萄》等。却成为至今演艺界最引人注目、最受人怀念的演员之一。
《红楼梦》云: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作为观众,我们时常有这样一种错感:陈晓旭的一生就是为了再现“林妹妹”!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陈晓旭香消玉殒,也许世上再无“林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