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古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翻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翻译诗句)

更新时间:2024-06-13 05:01:04作者:未知

古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翻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翻译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该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登鹳雀楼》,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古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翻译

  《登鹳雀楼》原文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翻译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登鹳雀楼》注释

  ⑴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⑵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⑶欲:想要。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

  ⑷更:再。

  《登鹳雀楼》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登鹳雀楼》创作背景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一说作者王之涣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学者李希泌推测,鹊雀楼在平阳府蒲州(今山西蒲县),与王之涣的老家绛州,同属晋南,故这首诗可能是王之涣在弃官回乡时所作,创作年代约在开元十五年至二十九年(727-741年)。

  《登鹳雀楼》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至绛(今山西绛县)。讲究义气,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传世之作仅六首诗。

本文标签: 黄河  白日  依山  

为您推荐

古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翻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翻译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该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登鹳雀楼》,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2024-06-13 05:01

夜泛西湖古诗的意思及赏析 夜泛西湖的古诗翻译

其一:人的履迹和心情不安的映衬,,月之“盘桓”,是游历者心境的折射。初五、初六的新月,不到二更便已沉下西山,如何在湖上继续“吐艳”而“半璧”实为“破璧”之隐语,这两个所谓“游人”三更时候还要看“半璧吐艳”,意在何为,不言自明。赏析:第一首的隐喻之迹非常明显,“新月”之“未安”,实为人的履迹和心情不安的映衬,月之“盘桓”,是游历者心境的折射。

2024-06-13 05:01

矛盾的简介(矛盾的简介及个人资料)

1、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2、茅盾

2024-06-13 03:53

新冠疫苗接种后禁忌 新冠疫苗接种后禁忌症有哪些

1、接种新冠疫苗后,尽量不要马上洗澡,避免使注射部位沾水,以免引起感染。2、注射新冠疫苗后,应注意休息,避免进行剧烈运动。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是可以的。3、注射新冠疫苗后应清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少食油腻及辛辣刺激性

2024-06-13 01:55

2024年仲恺户籍生现场审核时间+材料(惠州仲恺户口迁入条件2020最新)

为做好2024年仲恺高新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仲恺发布了2024年仲恺高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指引。

2024-06-13 00:41

2024年仲恺户籍生报名学区内房产规定是什么?

“学区内房产”的房产所有权人必须是学生监护人。为做好2024年仲恺高新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仲恺发布了2024年仲恺高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指引。

2024-06-13 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