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普米族传统节日,本族人都不能错过(普米族民俗文化)

更新时间:2023-04-21 08:05:07作者:未知

普米族传统节日,本族人都不能错过(普米族民俗文化)

文章目录:

1、普米族传统节日,本族人都不能错过

2、普米族传统食品有什么

3、普米族转山会的节日风俗

4、吾昔节为普米族的传统隆重节日

5、普米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民间习俗活动

6、猜你喜欢:

1、普米族传统节日,本族人都不能错过

对每一个民族来说,都有属于本民族的传统节日,这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体现,展示了其独特的民族精华和民族风貌。今天,要介绍的是关于普米族的传统节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普米族文化中了解一下吧。

大过年:

大过年,是普米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一般从腊月二十九祭祖先、吃年饭到正月初七过完人的生日为止,要七八天时间。大年初一早上,老人要向宗巴拉(神台)烧香祈祷,祭祀祖先。

凡年满十三周岁的男女儿童,要举行“穿裤子”、“穿裙子”成年礼仪式。除此外,还有上山打猎、绕山放牧、玩磨秋、祭山神、跳锅庄等活动。

吃完除夕团圆饭后,年满13岁的男孩子、女孩子,按性别各聚一处,通宵狂欢。待东方发白,各自回到自己家中,由家里人为他们举行“穿裤子”或“穿裙子”成丁仪式。

澜沧江畔的普米族在如果是女孩,她便走到火塘右前方的“女柱”旁,双脚分别踩在猪膘和粮食袋上,猪膘象征财富,粮袋象征丰收;右手拿耳环、串珠等首饰,左手拿麻纱、麻布等日用品,象征妇女有物质享受的权利和承担家庭劳动的义务。接着母亲把女孩的麻布长衫脱下,换上短衣,穿上百褶裙,系上一条绣花腰带。

如果是男孩,他便走到火塘左前方的“男柱”旁,双脚踩在猪膘和粮食袋上,右手握尖刀,左手拿银元,银元象征财富,尖刀象征勇敢。然后由舅父把男孩的麻布长衫脱下,换上短衣,穿上长裤,系上一根腰带。仪式过后,这些男孩、女孩才算长大成人,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社交活动。

端阳节:

每到农历四月初五,普米家便打开用新麦酿就的酒坛,咂出苏理玛,过尝新节。除自家畅饮外,还分别送给亲友尝新。

端阳节这天,孩子们穿着盛装,到野外采来各种鲜花,插在屋里屋外,显得十分美丽。然后全家老少围坐在火塘边吃种类食品。

2、普米族传统食品有什么

养生是一种好习惯。中国自古喜欢研究饮食,一样食物有上百种吃法。食物流传下来的手法和做法,铸就了今日吃货大国。经过了上百年风雨的洗刷,一切事物物是人非。然而普米族传统食品依旧保存了下来,一起来普米族文化中看看。

普米族以玉米为主食,间食大米、小麦、青稞、荞子、洋芋等。玉米的食用方法是先将玉米用石磨磨成粉,用筛子去玉米壳层,分成三种食用,壳层一般作家畜饲料,较粗玉米碎粒,可拌入大米一起煮吃,也可先用锅煮成粥,再将细面拌进用锅烧煮食用。玉米面还可以煮甜酒、蒸粑粑,玉米还用来制作酥理玛酒、做糌粑炒面等熟食。

普米族一般习惯日食三餐。早餐多吃面食点心,喝酥油茶或盐茶,中午和晚上为正餐,多以玉米为主食。常用煮、蒸、烧、烘烤等方法制作米饭、烤饼、面片、面条等。

普米族的日常蔬菜种类繁多,有南瓜、茄子、西红柿、辣椒、韭菜、萝卜、蔓菁、青菜、大葱,此外还经常采集木耳、香菌(香菇)、蕨菜苦菜花、花椒等。

普米族普遍以饲养的畜禽为其肉食来源。常见的有猪、牛、羊肉,并能制作酥油、乳饼等乳制品。肉类多煮食和烤食,不习惯炒食。普米族擅长用风腌办法把猪肉制成猪膘肉或腊肉,以琵琶肉最为驰名。其制作方法是:将宰后的生猪掏去内脏,抽去所有的骨头,用盐巴和花椒撒在猪腹内,然后把猪腹。

缝合,风腌起来,就成了一头完整的腊猪,它的外形很象琵琶,因此也叫“琵琶肉”,这是招待客人的上品。

平时狩猎归来,也经常能吃到黑熊、野猪、獐子、鹿子、岩羊、雉鸡等野味,肉食多好煮吃和烤吃,不习惯炒吃。食具是别具风格的本勺、木碗和本盆。1949年后,普米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他们与内地的交往日益频繁,内地的生活用品大量输送到普米族地区,普米族人民已经普遍使用瓷、塘瓷食具。

3、普米族转山会的节日风俗

普米族转山会又称“绕岩洞”,当地普米族人们视狮子山为女神且保护她。认为她可主宰繁殖和生育,给于人间幸福与平安。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人们都去狮子山祭祀。那么,普米族转山会有哪些的习俗呢?一起来普米族文化中看看。

在普米族的传说中,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各地的山神都要集中到一个叫“甲双巴拉”的山神那儿去打赌,如果哪个地方的山神赌赢,哪个地方的百姓就会丰衣足食;如果赌输了,这个地方的村寨就不得安宁了。为使本地山神能够取胜,当日人们一大早就上山烧香磕头,护送山神去打赌,祝贺山神凯旋而归,由此形成了普米族的传统节日——转山会。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一天。届时,兰坪普米族群众请巫师到家中念经,供上祭品祭祖。宁蒗普米族要到狮子山拜干木女神,祭品有水、牛奶和美酒,众人在寨中长者主持下,对着干木女神再叩头。祭祀仪式完毕,还要举行射弩,摔跤和爬山等文体活动。青年男女随后或沿着狮子山游玩,或进行社交活动,在集会中结识伴侣。来去沿途,不论遇到的是熟人与否,都要热情祝愿问好,男人将携带糖果赠以对方,女人们则赠之以甜酒瓜果。下山时,众人唱着山歌,从另外一条路转回,不能走原路。

春季祈祷风调雨顺,秋后则答谢天神赐予的五谷丰登,实际上是一种春祷秋酬的农事活动,却始终充满浓郁的宗教色彩,更折射出远古神秘文化的光辉。举行祭山会的时间各地并不统一,有正月、四月、五月之分,亦有每年举行1次或2-3次不等,祭山程序极为复杂,所献牺牲因各地传说不同,图腾不同而有差异,大致可分“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利“吊狗祭山”三种。大典多在神树林一块空坝上举行。一些地方祭山后还要祭路三天,禁止上山砍柴、割草、挖苗、狩措等。

祈祷丰收的祭山会是全村寨的一种祭祀活动,除已婚的妇女不准参加外,全寨的人都要带上酒、肉和馍去赴会。会首由全寨各户轮流担任。届时会首要备好1只黑公羊、1只红公鸡、1坛咂酒、3斤猪肉、1斗青稞、13斤面做的大馍和香蜡、爆竹、纸钱等,按规定摆好,由巫师主持祭祀,祈求天神和山神保佑全寨人寿年丰,并将山羊宰杀后煮熟,连同其他食品分给各户,过去称“散分子”。最后大家席地而坐,互相品尝各自的祭祀食品。

4、吾昔节为普米族的传统隆重节日

普米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普米族文化传统而具有色彩,其中最有表现力的吾昔节就向我们展现出普米族的风土人情以及民族特色。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普米族的传统隆重节日,吾昔节吧。

按古规吾昔节要过九天,至今大部分普米族仍隆重过此节日,部分普米族地区则与汉族一起过春节。“吾昔”节(“吾”意为年,“昔”意为新即新年)为普米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腊月初六或初七、初八举行。按古规吾昔节要过九天,至今大部分普米族仍隆重过此节日,部分普米族地区则与汉族一起过春节。

普米族的吾昔节极为隆重,节前,人们便忙着做各种准备:砍柴、碾米、磨面、煮苏里玛酒、烤青棵白酒、杀猪、宰羊、浆洗被褥、衣物、沐浴、择吉日打扫室内外卫生,修整火塘、神台及宗巴拉神,使其洁净明亮,焕然一新。节日这天,在门前和神台上及房顶插青松,挂起经幡,表示迎新年、接祖先、求平安。神龛上的香炉里香烟袅袅,“宗巴拉”前神灯明亮,神台上摆满了苹果、梨子、黄果、石榴。茶叶、香烟、盐巴及各类花糖。

切开新年的猪膘,猪头祭在锅庄上。火塘周围摆放着花。白海螺。场园内堆放着已劈好的柴块和松明。下午,呜炮三响之后,吹响海螺,由旅长或韩规手举酒杯,在宗巴拉之上浇酒,举行“切的谱”(即敬锅庄)仪式:超多!一年是一年,一月是一月,新年来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长幼安康,六畜兴旺。放出去一碗,收回来千碗!放弃一次福气,进来一千个福气吧!出去一粒,就进来一万粒吧!超多!诵毕,家人团圆,举行隆重的晚宴。桌上摆十二大碗菜,有猪膘肉、腊肉、猪头肉、猪脚肉、香肠、香酥。豆腐、羊肉、牛肉。香菌、石花菜等等。

除夕之夜,家长们通宵忙碌。次日即大年初一,鸡鸣拂晓,焚香颂词,祈求丰年。人们争先到溪边舀水,以先取得净水为吉祥。此日,男女老少都穿上鲜艳的本民族服装,亲友们互相拜年。各家族还往坟山上或寄罐林祭祖。普米族在这一天清晨还为年满门岁的孩子举行“穿裙子”或“穿裤子”礼。

新年期间,互串亲戚,请客吃饭,青年男女们对歌。摔跤、打秋千。赛马。人夜,山寨篝火通红,男女青年围着火堆跳起欢快的锅庄舞,老人们则聚在一起饮酒取乐,说唱本民族的创世史、传说、习俗等。有的村寨还要举行隆重的‘扎拉松冬”宗教仪式及“秋八卡”的习俗。“秋八卡”即在择定的日期内,请客喝酥油茶、喝白酒、苏里玛酒,吃炒酸菜、炒面及油炸粑粑,请族长或家长举行敬锅庄的宗教仪式。

普米族的吾昔节以其重人伦、亲情、礼仪、和谐的特点,展示着普米族的传统礼俗,也成为维系普米族之间人际关系的重要情感纽带。如今的吾昔节已从传统的形式中跳出来,变得更加丰富、多姿,也更有节日的味道了。普米族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亦得以在隆重的节日中展现。

您可能还会喜欢:

壮族的宗教文化,壮族信什么?

畲族四大姓,畲族姓氏文化

羌族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刺绣

汉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5、普米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民间习俗活动

普米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自己民族的民风民俗,并且也有着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那么普米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又有哪些民间习俗活动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少数民族的节日一起来看看吧!

普米族的传统节日

小天地神灵的祭祀

过去普米族民间每隔三年一年举行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的祭祀活动(有的在农历三月初二,有的在十月初八)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举行。届时每两户献一头牛,一户献一只羊(以白羊为贵)。祭日当天的拂晓,先把屠宰的牛、羊头蹄心肝供奉诸路天神之前,日出后,开始诵经,祭典有时持续三个月,现已不多见。

转山会

云南省兰坪、宁蒗县普米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一天。届时,兰坪普米族群众请巫师到家中念经,供上祭品祭祖。宁蒗普米族要到狮子山拜干木女神,祭品有水、牛奶和美酒,众人在寨中长者主持下,对着干木女神再叩头。

祭祀仪式完毕,还要举行射弩,摔跤和爬山等文体活动。青年男女随后或沿着狮子山游玩,或进行社交活动,在集会中结识伴侣。来去沿途,不论遇到的是熟人与否,都要热情祝愿问好,男人将携带糖果赠以对方,女人们则赠之以甜酒瓜果。下山时,众人唱着山歌,从另外一条路转回,不能走原路。

在普米族的传说中,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各地的山神都要集中到一个叫“甲双巴拉”的山神那儿去打赌,如果哪个地方的山神赌赢,哪个地方的百姓就会丰衣足食;如果赌输了,这个地方的村寨就不得安宁了。为使本地山神能够取胜,当日人们一大早就上山烧香磕头,护送山神去打赌,祝贺山神凯旋而归,由此形成了普米族的传统节日――转山会。

尝新节

每当大小春收获季节,普米族要举行“尝新节”。就是家家都把新打来的粮食,先酿一坛美酒,并煮新米饭(或做荞麦耙耙),敬供灶神,祭相祖先,人们才开始用新粮。当天还宰鸡杀羊,煮琵琶肉,宴请亲友,庆祝丰收。

普米族在“尝新节”和过年时要给狗喂饭团。丽江普米族儿童取名和举行“入社”仪式时,也须向狗磕头。永胜普米族在父母丧亡当日,孝子(女)无论最先是见人或见狗都要磕头。普米族中传说人和狗调换过寿命,狗搭救了人类,因此,人们对狗就十分亲热和尊敬。这种“敬狗”的风俗,可能是普米族古代图腾观念的残余。

“大年”节

是普米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腊月举行。具体日期,各地不同,三、五天或十余天节日这天,各家各户在院内、大门外和屋顶上栽、插青松,以示四季常青,兴旺发达。晚上,全家人围坐在火塘边吃团圆饭,夜间要留人守岁。

当雄鸡啼鸣时,各村寨鸣枪吹锣螺,以示报岁。接着,各家举行祭房头,祈祷平安吉祥、五谷丰收。然后,男女青年争先恐后地跑到水塘、小溪,水井背水,以最先取得净水为吉祥。

小过年

又称普米过年,在每年的腊月初六这天,据说这天是普米祖先的诞辰日,所以活动多是进行些祭祖先、驱病魔等的活动。

大公节

流行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当地又称跑马节。节期原在每年农历十一月间,后改在正月择日举行。节日主持人由村寨中有威信的家长轮流担任。他负责凑集买牦牛的钱和分配牛肉。

过节时,全寨男女老少穿新衣,大人在家打扫卫生,准备节日食物,青少年们则到杀牛场去看热闹。由于各村寨过节的日子不同,所以走亲访友者不少,客至,必以牦牛肉敬客。青年男女亦趁节日。走村串寨,结交约会朋友,谈情说爱。

苏里玛节

“苏里玛”是普米语音译,意为酒,可译作尝酒节。流行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无固定日期,一般在收获季节举行。节期1天。过节日每家开一坛新酿成的水酒,除自己品尝外,还要互相赠送品评,看谁家酿的酒最醇香爽口,甘绵味美。

这天,每家都要以新米饭或荞麦面粑粑祭供灶神与祖灵。亲友互访,杀鸡宰羊屠猪,以庆丰收。饮宴时需以饭团喂狗,表示对狗给普米人送来五谷种的谢意,还要于席间唱酿酒歌、敬酒歌、尽情尽兴、尽欢尽乐。

祭龙潭

流行于云南省兰坪、丽江一带普米族地区。普米族有较浓厚的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的习俗,尤其崇拜虎,崇尚白色。他们把泸沽湖称为猛虎湖。他们在新年的大清早要去“抢水”,认为生命离不开水,白雪可以化为水,水结冰是白色,打起的浪花飞沫也是白色,因而崇拜之。节日里,家家都带着祭品到井泉、溪流、潭塘边去焚香祭祀,一般都是去附近供人饮用的水源或湖潭之滨。

普米族把龙潭神视为保护神。传说过去普米人为躲兵燹,离乡背井去逃难,临行前便把带不了的东西都藏了起来。待他们重归故里时,其他东西全部被毁或被掠,只有藏在井里的饭碗还好好的,便认为是龙潭神保护了自己的饭碗,民以食为天,故祭之。

火把节

火把节是拉祜、彝、白、僳僳、纳西、哈尼、佤、布朗、普米等兄弟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除佤、布朗、普米族外,其他六个过火把节的民族,其语言都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区大多数以上各民族地区。节期除黔西彝族于农历每年六月六日开始外,其余各族的火把节,均于六月二十四、五日开始,连续过3-7天,最多达半个月。节日活动内容,各地有别,基本相同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节前准备各种松明火把,有的高达10米多,于节日夜点燃,举火把走寨串户绕田角,敲锣打鼓奏乐并歌舞呐喊,意在驱邪杀虫祈丰年。

二是祭祀活动,有的宰牛宰羊,有的杀猪杀鸡,祭田公地母等神,以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三是篝火晚会,跳火堆,舞蹈对歌,觅友择偶;举行群众性的赛马、赛歌、头牛、摔跤、射箭、拔河、荡秋千等文体活动和地区性的物资交流与集市贸易。

解放后,节俗中的内容大增,使火把节成为民族团结和预祝丰产丰收的盛会。关于节日来历,清《昆明县志》载?汉之时有彝妇阿南,其夫为人所杀,南誓不从贼,即以是日(六月二十四日)赴火列,国人哀之,因为此会。

一云南诏皮逻阁会五诏于松明楼,将诱而焚杀之,遂并其他,对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果被焚,慈善迹钏得夫尸以归。皮逻阁闻其贤,欲委擒焉。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有的传说,是为了纪念古代人民以火攻战胜魔王的斗争。有的传说,该节起源于彝族百姓用火把烧死天王派到人间糟踏庄稼的害虫。

有的传说,邓赕诏王的夫人白节(即慈善),曾组织群众在羊角上点火把,虚张声势退敌兵,后人怀念她,故有火把节。起源实因当与原始时代的祭火和祈丰年有关。

“雪门槛游山节”

农历五月五日,是兰坪普米族传统节日——“雪门槛游山节”。“雪门槛”是雪盘山脉第三大高山,海拔3600米,是境内唯一“一步望四乡”的地方,自古就是四乡客商和游客往来的要塞。当春寒退尽,山花烂漫时,四乡普米族群众就会身挎四弦琴,携带黄酒和蛋肉,来雪门槛山顶草地过节。

雪门槛游山节是普米族节日中人数最多而宗教气氛较淡的一个节日。不举行宗教仪式,有病的可上山采挖草药,爱武的人射箭摔跤,比试武艺;年轻人对唱情歌,互诉衷肠;有的人是来谈生意。游山节的高潮是“跳羊皮舞”此舞属于自娱和交际舞种,人群手拉手围成圆圈,圈中一人以折迭的羊皮作“鼓”,另一人边舞边弹四弦琴,羊皮“鼓”伴着琴声,加强了节奏和气势,跳一轮共需弹奏十二个舞曲。队形变化丰富,有单圆、双圆、半圆、对跳、开门、翻身、二龙吐水和满天星等。

“大十五节”

宁蒗普米族在腊月十四日过“大十五节”,人们穿戴着鲜艳的新装,扶老携幼上山露营,举行篝火晚会。

清明节

这是兰坪、雄西一带普米人民三大节庆之一。活动内容大体与邻近地区的白族、纳西族相似。家家门前插柳、上坟祭祖,青年男女到河边野餐。

端午节

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前往深山绕岩洞,这是一个宗教节日。人们在岩洞的石坑上点酥油灯,熏走鬼邪病痛,吃蜂蜜粑粑,然后到瀑布下洗澡、歌舞。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