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与姐姐喜欢同一个人 梦见喜欢的人的姐姐
2023-12-06
更新时间:2023-03-14 21:06:49作者:佚名
金陵十二钗之一的秦可卿,其命运在贾宝玉神游太虚期间就已有所隐喻:
“后面又画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在曹雪芹先生的早期手稿中,秦可卿与贾珍之间的奸情被撞破,这名女子于天香楼香消玉殒,是为“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贾宝玉神游太虚的情节,暗示秦可卿实为太虚幻境幻化出来代表风月情的女子,她与贾珍之间的悖乱之情,不能完全归咎于荣国府的浪荡子,宁国府的不良风气亦是主要原因。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这一曲《好事终》的歌词大意,便是秦可卿在天香楼的房梁上死去,如春花般绚烂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贾珍玷污自己的儿媳妇,违背了最基本的道德伦常,而贾敬的放任、贾珍的自甘堕落,也为红楼的衰败埋下祸根。
在探讨秦可卿这个人物时,曾有许多红学家认为此女绝非“淫丧天香”。作为老丈人的贾珍做出扒灰这种丑事,面对他的逼奸秦可卿完全是出于被动的,所以“淫”这个字眼用得不精确。贾珍对秦可卿的感情,是在潜移默化中酝酿出来的,属“宿孽总因情”。
贾珍对秦可卿念念不忘,无奈她却是自己的儿媳妇。最终情欲战胜了道德底线,贾珍这才冒天下之大不韪闯下大祸。
既然《红楼梦》的初稿中,已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做出了安排,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红楼梦》里又是另一种情况,将秦可卿写成抱病而终呢?这是因为,曹雪芹先生的父亲曹頫插手了儿子的创作,删掉了秦可卿自尽于天香楼的这段情节。
曹頫在阅读儿子的手稿时,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情节颇为不费解。毕竟,秦可卿故去以后托梦于王熙凤,向她交待了荣国府的后事。曹頫认为,此女子虽然违背了道德伦常,但她毕竟还是看重家族的利益的。
这样的女人,不应该落得此等结局,所以便以父亲的身份要求儿子“网开一面”。最终,孝顺的曹雪芹,只能依照父亲的嘱托修改原文,但他却在修改的版本中夹带了许多“私货”。
其实,在为秦可卿送殡的部分,我们能看到不少曹雪芹埋下的伏笔,这些伏笔都在暗示着秦可卿的死因。
从《红楼梦》的结构来看,曹雪芹叙事的方式比较直接,完全遵照时间顺序。那么,这段被删改的情节应该出现在第十三回的开头部分。
笔者估计,这段情节应该是这样的:
夜幕降临,贾珍和儿媳妇鬼鬼祟祟地来到天香楼,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苟且。这对男女没想到,丫鬟瑞珠宝珠刚好来到天香楼,亲眼见证了老丈人与儿媳之间的丑事。丑行被揭穿后,贾珍连忙趁着夜色披上秦可卿的衣衫,夺门而出。
不过,因为事发匆忙,贾珍还是将绾顶金簪遗落在现场了。秦可卿见丑事被下人撞破,羞愧难当,更是担心下人会将自己与公公的事传出去。无地自容的秦可卿找来一段白绫,吊死在房梁上,香消玉殒。
当事人瑞珠见主子上吊,知道自己因无心闯下大祸。她一来害怕贾珍的报复,二来对秦可卿心怀愧疚,于是,便一头撞死在廊柱上。与瑞珠相比,宝珠并没有赴死的勇气。她的行为与大户人家的普通丫鬟一样,在事发后第一时间来到尤氏面前,将秦可卿、瑞珠已死的噩耗通报。尤氏听闻此事后火速赶来,没想到路上撞见了穿着女人衣衫的贾珍。
尤氏进入天香楼,一眼便瞧见了秦可卿和丫鬟的尸首,还有那根贾珍的绾顶金簪。物证俱在,所以尤氏立马明白此前发生了什么事,一口气没喘上来晕厥当场。尤氏发掘真相时,时间已经过了二更。这时的秦可卿灵魂出窍,但她依旧记挂着家族,灵魂回归太虚,来到王熙凤的梦境之中,向她交托了后事。
我们现在看到的第十三回开篇,便是王熙凤做了个秦可卿交代后事的梦,而做梦的时间正是已交三鼓。若连接上前文的情节,那么,故事便会更加通顺。这段中的“遗簪”和“更衣”并不是笔者杜撰出来的,而是靖藏本原本就有的。
在古代的小说里,类似的桥段层出不穷。但凡有偷情的情况,男女总会留下证物。不论是梳子镜子,还是簪子内衣,亦或是一缕头发,都会成为被外人拆穿丑事的把柄。
《金瓶梅》里这些偷情证物更是成了表现西门庆感情归属的工具,西门大官人头上的金簪是哪个女人的,说明他最近“临幸”哪个女人比较频繁。所以贾珍遗留在秦可卿身边的金簪,并不会显得突兀。不过,“更衣”这个情节倒让人有些费解。即便是在奸情被撞破的紧要关头,也不该错穿女人的衣衫啊!这样根本解释不通。
当然,我们现如今已看不到初稿,所以没有办法推敲“更衣”的情节有什么妙处。在删掉了这些父亲不愿意看到的部分之后,曹雪芹有些不甘心,所以他便在故事里埋下伏笔,向人们揭示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真相。
第七回,焦大喝高了,嘴上也没个把门的,脱口便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两桩性丑闻说的是谁呢?自然是秦可卿。这些事可是秦可卿切切实实地经历过的,所以她在听完了焦大的话后,才会病倒。
第十回,秦可卿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了,请来的大夫都瞧不出她的身子有什么异常。唯有张太医见多识广,他一看到秦可卿,就知道这女子患上心疾,唯有心药能够医治。实际情况是这样的,秦可卿虽然深陷丑闻,但她却是个非常爱面子的人,生怕这些丑闻败露。
但没想到,连焦大这样的家伙都已经对此一清二楚。秦可卿万分苦愁,只能终日思虑,患上心病。尤氏不是傻子,从焦大口不择言的骂街中,她应该能听出些什么。可即便如此,尤氏还是不说破,依旧非常贤惠地跟在贾珍之后,给秦可卿请大夫瞧病。
从这里就能看出,尤氏对丈夫的偷腥并非完全不知情,她只是听之任之罢了。
正因为尤氏表现出来的“宽容”,秦可卿才会觉得对尤氏有愧,更是感念她的大度。在与王熙凤交谈时,秦可卿提到“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这里面对“公公”的感激是出自客套,对“婆婆”的感激则是实打实的。
按理说,闹得满城风雨之后贾珍应该有所收敛,可此人偏偏精虫上脑,哪怕秦可卿已卧病在床仍无法逃过他的魔爪。到了后来,两人的丑事有了直接目击者,这下半点余地都没有了,秦可卿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寻了短见。
第十三回,秦可卿魂归天际。
“那长一辈的,想她素日孝顺;平辈的,想她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她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爱老慈幼之恩,莫不悲号痛哭。”
一片悲痛声中,最伤心的是何许人也?
贾珍。
他对秦可卿的畸恋是发自肺腑的,他恨不得能代替儿媳妇去死。所以,他在操办丧事时大包大揽,要尽其所有地为秦可卿送殡。
这些细节都在指向一个事实,那就是秦可卿的真正死因并非病故。
曹雪芹是红楼世界的上帝,他打造出来的大观园是纯洁而美好的,供宝玉和黛玉这样的男女谈情说爱。曹先生打造出来的天香楼,却是与大观园截然相反的存在。在这里的男男女女,追求的是欲望而不是真爱。虽然天香楼里没有挂上“孽海情天”的牌匾,但里面发生的事却污染了这座小楼。焦大骂的“爬灰的”和“养小叔子的”,都在天香楼里。
《红楼梦》的情节里频繁出现的“点戏”,也多次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天香楼是荣国府里的戏台,所以有许多“点戏”的情节都发生在这里。王熙凤探望了久病卧床的秦可卿后,便在天香楼上点了两出戏,分别为《还魂》和《弹词》,一个说的是杜丽娘殉情而死,一个说的是背德的杨玉环被缢杀。
结合小说的结尾来看,戏词里的“不提防余年遭乱离”早已暗示了荣国府的结局。
曹頫对儿子创作的干预,直接让秦可卿的情节矛盾频出。若仅读现代版的《红楼梦》,便会发现秦可卿就像是怪胎一样复杂。她虽然是病死的,但却有许多情节暗示她的死因不单纯。她的性格是温婉可人的,背地里做出的事又放荡不堪。倘若,曹頫没有让曹雪芹对原稿进行修改,或许情节就不会这么突兀,秦可卿也不会成为金陵十二钗中最大的败笔。
参考资料:
【《红楼梦》、《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