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中西方饮食特点有什么不同

更新时间:2023-06-05 00:15:05作者:佚名

中西方饮食特点有什么不同

文章目录:

1、中西方饮食特点有什么不同?

2、西方的饮食观念是什么

3、必看的西方饮食禁忌

4、中西方节日饮食差异,一样的节不一样过

5、西方人饮食特点,面包加牛奶

6、猜你喜欢:

1、中西方饮食特点有什么不同?

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强烈冲击,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其中中国饮食文化受到西方饮食冲击的力度也是十分强劲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一代人的饮食习惯。那么两者之间都存在着什么差异呢?

饮食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饮食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这里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

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

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的模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尤其是在经历了非典以后。还有,人们因为越来越繁忙的工作,觉得中餐做起来太麻烦,不如来个汉堡方便等。这样一来在饮食上差异也就不太分明了。

2、西方的饮食观念是什么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体现在东方人追求味道,西方人追求营养。而且西方讲究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不论饭菜的色、香、味、形如何,一定要保证有营养,讲究一天应该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使味道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西方的饮食文化你知多少呢?一起来看看吧!

讲求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

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营养,故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有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这些问题都是烹调中的大学问,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至少是不以味觉享受为首要目的。他们以冷饮佐餐,冰镇的冷酒还要再加冰块,而舌表面遍布的味觉神经一经冰镇,便大大丧失品味的灵敏度,渐至不能辨味;那带血的牛排与大白鱼、大白肉,生吃的蔬菜,白水煮豆子、煮土豆,虽有“味”而不入“道”,凡此种种都反映了西方人对味觉的忽视。他们拒绝使用味精,更足以证明此辈皆属不知味之人,非“知味观”之座上客也!

基于对营养的重视,西方人多生吃蔬菜,不仅西红柿、黄瓜、生菜生吃,就是洋白菜、洋葱、绿菜花(西兰花)也都生吃。因而他们的“沙拉”有如一盘兔饲料,使我们难以接受。西方人于饮食强调科学与营养,故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牛排的味道从纽约到旧金山毫无二致,牛排的配菜也只是番茄、土豆、生菜有限的几种。

再者,规范化的烹调要求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此外1995年第一期《海外文摘》刊载的《吃在荷兰》一文中还描述了“荷兰人家的厨房备有天平、液体量杯、定时器、刻度锅,调料架上排着整齐大小划一的几十种调味料瓶,就像个化学试验室。”

西菜中除少数汤菜,如俄式红菜汤(罗宋汤),是以多种荤素原料集一锅而熬之外,正菜中鱼就是鱼,鸡就是鸡,蜗牛就是蜗牛,牡蛎就是牡蛎。所谓“土豆烧牛肉”,不过是烧好的牛肉佐以煮熟的土豆,绝非集土豆牛肉于一锅而烧之。即使是调味的作料,如番茄酱、芥末糊、柠檬汁、辣酱油,也都是现吃现加。以上种种都体现了“西方重分别”。

由于西方菜肴制作之规范化,烹调成为一种机械性的工作。肯德基老头炸鸡既要按方配料;油的温度,炸鸡的时间,也都要严格依规范行事,因而厨师的工作就成为一种极其单调的机械性工作,他有如自动化装配线上的一名工人,甚至可由一机器人来代行其职。再者,西方人进食的目的首在摄取营养,只要营养够标准,其他尽可宽容,因而今日土豆牛排,明日牛排土豆,厨师在食客一无苛求极其宽容的态度下,每日重复着机械性的工作,当然无趣味可言。

3、必看的西方饮食禁忌

随着中国走向国际化,越来越多外国友人来华旅游,餐厅饭店接待的外国游客也越来越多。接待外国顾客,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当然非常有利,但如果不了解西方饮食文化,难免触碰到外国人的饮食禁忌,惹来误会和尴尬,一些饮食禁忌需要餐厅服务人员格外注意。

首先,中餐厅应注意外国客人因宗教信仰产生的饮食禁忌。其次,要了解各国的风俗、社会习惯,比如西方人动物保护意识很强,不会吃狗肉、青蛙等;外国人常吃刺少的海鱼,不习惯吃带小刺的河鱼。另外,国家之间饮食习惯和禁忌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现列举一些,供大家参考:

美国人不喜欢吃麻辣味,也不喜欢吃蒸和红烧的菜肴。他们一般情况下忌食肥肉和各种动物的内脏,不喜欢吃像蒜、韭菜这种气味大的食物。美国人相当爱护自己的牙齿,当异物残留在牙缝时,他们通常用牙线剔牙,很少使用牙签。

英国人只吃动物的肉,而不吃动物的内脏、头、蹄、血等部分。在口味方面,他们喜清淡、酥香,不爱辣味,较少吃海鲜。

德国人喜欢肉食,尤其是香肠,但他们不吃猪蹄等。他们讲究食物的新鲜营养,不吃有化学成分的食物。德国人很节俭,多数时候会把食物吃得很干净,不吃咀嚼后需要再吐出来的东西,比如螃蟹、河鱼等。

法国人不吃肝脏之外的动物内脏、无鳞鱼和带细刺的鱼,不吃味精,也不爱吃辣味的菜肴。

饮食禁忌包括饮食规矩和饮食内容两个方面。众所周知,中国人能吃会吃,中国人几乎什么都吃,吃的东西甚至包括动物的头脚和内脏。西方人忌吃肥肉、粘骨和鸡鸭类的皮(烤鸭、烧鸡的皮除外);忌吃各种动物的头、脚、内脏做成的食品;忌吃狗肉、蛇肉等他们常用来做宠物的动物的肉;忌吃大蒜等味道过于浓烈的调味品。

在饮食规矩方面,西方人吃饭采用的是分餐制,自取自食,不喜欢的饭菜要少要或不要,忌菜盘剩下食物不用,所以他们重威严和尊贵。在庄重场合,达官贵人、社会名流都喜欢身着黑衣。交响乐团的成员几乎都是黑色西服,以显示庄严肃穆。

反感别人给他们夹菜。餐毕,刀叉要在盘中按规矩蔽一好,忌乱放;饭后忌当众剔牙;忌弄撒了盐,因为人们认为那样会招来不吉利的事;若真的弄撒了,要从地上捡起一把盐往左肩上扔掉,一连三次。

4、中西方节日饮食差异,一样的节不一样过

这个巨大的地球上,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一样的差异,无论是种族还是习俗以及文化都是不一样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你是否了解呢?不一样的节日饮食差异,本期西方饮食文化带你来了解一下吧!

欧洲人都说世界上有三大美食,每一个版本里都有中国和法国的,只有关于第三家却说法不一,有说是意大利的,也有说是土耳其、突尼斯或摩洛哥等国的。尽管相持不下,但大家都有个共识,饮食常能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思维等方面的差异。

对比注重“味道”的中国饮食,西方秉持的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

5、西方人饮食特点,面包加牛奶

早餐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天,如今的社会上不少的女性都害怕吃胖所以不吃早餐,若是不把早餐吃好对身体以及整天都是不会好的,不过在国外很多人都是十分注重早餐的。本期西方饮食文化带你了解西方人饮食特点。

面包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少量维生素及钙、钾、镁、锌等矿物质,口味多样,易于消化、吸收,食用方便(营养价值和馒头大体类似)牛奶营养丰富,含有高级的脂肪、各种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特别是含有较多维生素b族。

牛奶能促进幼儿大脑发育。乳是哺乳动物出生后赖以生存发育的唯一食物它含有适合其幼子发育所必须的全部营养素。牛奶中含有的磷,对促进幼儿大脑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牛奶中含有维生素b2,有助于视力的提高。牛奶中含有钙,可增强骨骼牙齿强度,促进青少年智力发展。牛奶中含有乳糖,可促进人体对钙和铁的吸收,增强肠胃蠕动,促进排泄。

牛奶中含有铁、铜及维生素a,有美容作用,使皮肤保持光滑、丰满。牛奶中的镁能缓解心脏和神经系统疲劳,锌能促进伤口更快的愈合。酸奶可增强免疫体系功能,阻止肿瘤细胞增长,防止动脉硬化。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和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活性乳酸菌,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激活胃蛋白酶,增强消化机能,提高人体对矿物质元素钙、磷、铁的吸收率。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