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四季小吃:遍布广西汉族地区的酸野 广西特产酸嘢

更新时间:2023-05-03 16:12:52作者:佚名

四季小吃:遍布广西汉族地区的酸野 广西特产酸嘢

文章目录:

1、四季小吃:遍布广西汉族地区的酸野

2、汉族传统小吃:豆腐脑的由来

3、广西地区戏曲文化:桂南采茶戏

4、汉族的传统小吃:桂花糕的由来

5、广西不同地区的春节民俗民风有什么特点

6、猜你喜欢:

1、四季小吃:遍布广西汉族地区的酸野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各个地区有非常多美味的小吃,在广西的汉族地区就有一种叫做酸野的美味,你有没有品尝过呢?吃起来酸、甜、香、辣味味俱到,脆爽可口,生津开胃。你想不想更多的了解酸野呢?本期广西文化为你揭秘。

酸菜,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名小吃。南宁方言称其为“酸野”。南宁有句俗话称“行人难过酸野摊”,“酸野”是采用当地产的木瓜、萝卜、黄瓜、莲藕、菠萝等时令果蔬,配以酸醋、辣椒、白糖等腌制而成。吃起来酸、甜、香、辣味味俱到,脆爽可口,生津开胃。

粤语地区用果蔬腌制而成的四季酸品小吃。遍布广西全境汉族地区。桂北以腌制时间长、辣烈、酸浓、品陈为特色。桂南以生冷、新鲜、淡酸、微甜、带辣为特色,尤以南宁最为着名,已有300年历史。南宁酸品一般以木瓜、芒果、扁桃、菠萝、桃子、李果、梨子、豆角、萝卜、黄瓜、莲藕、杨桃、椰菜、芥菜、头菜、生姜、大蒜等新鲜果蔬,佐以食醋食盐腌制1小时即成(豆类、菜类要腌制1~3天)。有的配以适量的白糖和辣椒粉。城乡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流动酸品摊。摊上备有辣椒酸醋水、椒盐,供食客随意蘸用。

酸野在广西起源于何时,查不到一个确切的记载。《诗经》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诗句,庐和瓜是蔬菜,“剥”和“菹”是腌渍加工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解释“菹菜者,酸菜也”。这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有酸品的存在。

虽说没有文字记载,但在汉族民间关于广西酸嘢的来历还是有段传说。据说,在秦始皇下令修建灵渠期间,泡菜工艺由当初从外省入桂修建灵渠的工匠及厨师传入,但由于广西气温高、湿气重,泡菜工艺几经改进,就形成了如今广西特有的酸嘢工艺。

虽然广西各地都有酸嘢,但各地制作工艺还是有所区别,口感味道也各具特色。在南宁市场上常见的是南宁酸嘢。南宁酸嘢是用酿造食醋做成,把新鲜的果蔬切成片状或者是块状,然后用酸醋浸没,一定时间之后,酸味就会浸入蔬果当中,十分入味。

2、汉族传统小吃:豆腐脑的由来

中华饮食文化影响深远,我国的小吃文化也是相当的深厚的,其中豆腐脑就是一道不可不提的小吃了,作为流传千年的一种小吃,自然是受历朝历代的大众所喜爱的,现在我们也经常吃豆腐脑,但是你对豆腐脑有多少了解呢?本期饮食文化为你解析。

淮南王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建都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相传,刘安不务政事,野心很大,不满足只当一个有名无实的王,总想谋求一个更显赫的实职,还醉心于长生不老之术,急于寻求灵丹妙药。于是,他召集术士门客于八公山下,燃起熊熊的炉火,别出心裁地叫他们用黄豆和盐卤来炼丹,结果“炼”得雪白细腻的豆腐。它虽非灵丹妙药,可美味可口,别有风味。此物迅速传开,风行于世,有诗为证:“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术,安生获泉布。”

《故都食物百咏》中称:“豆腐新鲜卤汁肥,一瓯隽味趁朝晖。分明细嫩真同脑,食罢居然鼓腹旧。”还注说豆腐脑最佳之处在于细嫩如脑,才名副其实。它的口味应咸淡适口,细嫩鲜美,并有蒜香味儿。

《故都食物百咏》外称老豆腐:“云肤花貌认参差,未是抛书睡起时,果似佳人称半老,犹堪搔首弄风姿。”注说:“老豆腐较豆腐脑稍软,外形则相同。豆腐脑如妙龄少女,老豆腐则似半老佳人。豆腐脑多正在晨间出售,老豆腐则正在午后。豆腐脑浇卤,老豆腐则佐酱油等素食之。”清代名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这样记载:豆腐,以青、黄大豆,清泉细磨,生榨取浆,入锅点成后,软而活者胜。点成不压则尤软,为腐花,亦曰腐脑。

您也许还喜欢:

改刀肉是什么菜系,你知道吗

独特风味小吃:锅巴菜的由来

龙井虾仁的由来,有这么一段故事

天津街头小吃:糖炒栗子的由来

3、广西地区戏曲文化:桂南采茶戏

桂南采茶戏是社会价值逐渐被专家所认可的一种民间曲艺,也已经成为广西地区独树一帜、特色浓厚的地方剧中。为我们中国的戏剧史上增添了新的一页。那么,大家对于这种独具特色的民间戏种是否了解呢?

接下来,就随着小编一起从广西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桂南采茶戏为广西汉族地方戏曲之一,于明末年(公元1628年前后)从江西赣南传入博白,由唱竹马发展为载歌载舞的唱采茶。桂南采茶戏自传入博白后在清代形成了它独有的风格,到了民国期间,逐步发展成熟,成为中国戏曲史中一个独特剧种,

4、汉族的传统小吃:桂花糕的由来

桂花糕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也吃过了吧。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桂花糕可是甜品中的一绝。就只闻桂花香就已经醉了,更何况是桂花糕呢?但是很多人吃了桂花糕后,却也不知道它的由来是什么,今天就让小编为你介绍桂花糕的由来吧!

桂花糕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新都桂花糕洁白如玉、清甜爽口、桂香浓郁,你知道吗?它还有一段优美的传说。

相传,桂湖的桂花是杨升庵从月宫里采摘下来的。一天晚上,杨升庵在书房里睡着了,魁星入梦,问杨升庵想不想上月宫折桂,杨升庵说想。于是,魁星便命西海龙王载杨升庵飞上月宫摘桂。倒了月宫,杨升庵看见一座宫殿和一株很高大的桂花树,他怒力地爬上去摘下了桂枝,回到书房。后来,杨升庵进京考中了状元。

到了明朝末年,新都有个叫刘吉祥的小贩,他从状元杨升庵桂花飘香的书斋中得到启示,将鲜桂花收集起来,挤去苦水,用糖密侵渍,并与蒸熟的米粉、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和,装盒成型出售,取名桂花糕。桂花糕一经售出,便引来人们争先购买。后来,由当地“天顺荣”、“武灵轩”糖果坊将此糕的制作传成下来,并且不断提高质量,使桂花糕成了远近闻名的新都特产。

三百多年来,继承制作桂花糕的糖果坊不断改进工艺,现以精制白糖、饴糖、面粉、糯米粉、菜油、蜜桂花等为制作原料。按适当比例配好,经过蒸、炒、磨、拌、擀、匣、刀切等工序精制而成。该产品具有洁白如玉,清甜爽口,细腻化渣,桂香浓郁的特点。

5、广西不同地区的春节民俗民风有什么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同一个节日在不同的地区可能就有不同的民俗,而最重要节日之一的春节也是这样。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广西不同地区的春节民俗民风有什么特点吧。

广西不同地区的春节民俗民风有什么特点

南宁崇左地区

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南宁市民便会准备许多过年食品,其中,年糕、粽子、粉利是南宁人过春节必备的传统食品,民间俗称春节食品“三件头”。据祖父辈相传,在民间,年糕、粽子、粉利这“三件头”食品寓有好兆头。年糕与粽子寓意“年年高(糕)中(粽)”;而粉利则与春节期间摆设在门户两边的盆桔组合成“岁岁吉(桔)利”之意。而盆桔摆设在大门两边又寓含新年“开门大吉(桔)”的好彩头。

桂西一带

桂西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舞鸡的年青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北海一带

春节──农历年初一通通关门闭户,家家贴上红对联。惯例初一不街。“恭贺新禧,添丁发财”这句话随时随地可以听见。过年习俗“初一吃斋”,不得倒水落地,拜年道贺是新年见面的礼节,长辈惯给封包给小孩。正月初二头牙要拜,生意老板特别盛大,新年出街要择日,择时辰,择方向才有吉利。

桂平一带

这一方向的人们过春节颇具地方色彩。年前数日,人们便开始“三忙”:一忙“洁户”,家家要打扫卫生,去污除垢;二忙“办年”,准备过年所需的鸡(阉鸡为主,陆川一带则以鹅为主)、鸭、鱼、肉,各类蔬菜。以及春联、鞭炮、香纸蜡烛等;三忙“炸食”,制作各种油炸食品如“白散”、酥角、脆子、薄脆之类。守岁至午夜零时,家家户家争先恐后鸣放鞭炮,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辞旧迎新,并开始以最美好的言词互相祝福。 在容县、博白等地除夕守岁大多彻夜不眠,守一个通宵。

6、猜你喜欢:

本文标签: 广西  特产  汉族  小吃  四季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