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与姐姐喜欢同一个人 梦见喜欢的人的姐姐
2023-12-06
更新时间:2023-08-09 04:11:45作者:佚名
1、不一样的年 内蒙古春节习俗
2、你所不知的内蒙古的过年习俗
3、颇具特色的内蒙古婚礼习俗
4、内蒙古端午节的习俗有什么讲究
5、内蒙古春节传统食物有哪些
6、猜你喜欢:
我国疆域辽阔,但大江南北过年时的习俗也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例如大扫除、贴春联、吃年夜饭等,不过更让人们感兴趣的往往还是各地年俗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地方,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内蒙古春节习俗,看看内蒙古的人们怎么过年。
内蒙人在腊月里都吃些什么呢?首先,在腊月初八这天,全家一定要吃腊八粥。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暖心暖胃,来年一定顺顺溜溜。腊月,内蒙还有些家庭会炸麻花,炸麻花是一种油炸面食食品。主要通过面粉和砂糖分揉成团做成型后,放油锅里面炸一会,出炉即可吃,香脆可口。
一到腊月,内蒙阿姨们就开始准备烧肉了,去市场选肉、调料,做扒肉条等,每一样都是自己亲自动手来。烧出来的肉透明鲜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肥不腻口,瘦不塞牙。虽然现在到处都有卖,但老呼市人还是喜欢自己做。
进入腊月,内蒙人还要开始自制炸丸子,炸丸子分为素丸子和肉丸子,一个又一个包紧的丸子,寓意着团得更紧、“粘”得更牢。
除了准备以上这些过年期间的吃食,内蒙人在年前还有些习俗是一定要做的。在内蒙,从腊月下旬起至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用长柄扫帚掸掉屋顶四角及墙上灰尘、蛛网,称“掸灰尘”。同时,这一阶段,人们都要剪指甲、理发、洗澡、拆洗被褥、擦洗器皿,干干净净,辞旧迎新。
小年到来之际,人们要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也叫祭灶节。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儿粘”,所以小年要麻糖。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进入腊月,内蒙贤惠的妈妈们要开始购置起年货了,糖果、瓜子、开心果、水果以前都是过年必备的零食,现在买的东西比以前更高档,各种坚果、包装零食,应有尽有。而年前的一两个星期,内蒙各大超市都会比往常拥挤很多。
每到过年,内蒙人都讲究穿新衣,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买新衣服。旧时讲究直接让裁缝做,全家上下,全身上下都是新的,也有送旧迎新的意思,而今基本都是直接购买了。民间以红色象征吉祥,所以内蒙儿童过年大多穿着大红色衣服,年轻女性也满身红艳,连爷爷奶奶也系着红围巾。
在内蒙,除夕夜凌晨,家家户户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放“开门炮”,全城在一片爆竹声中,送旧迎新。所以,年前就要把烟花爆竹准备好。
春节期间,多数人家有贴春联、贴年画的习惯。不同的年画代表着不同的寓意,比如:贴在水缸上,象征年年有余(鱼);贴在米缸上,象征五谷丰登;客厅悬挂福禄寿三星图,象征子孙满堂、长命富贵。
除夕之夜的一顿年夜饭,是内蒙人最为看重的。吃年夜饭也有许多讲究,对内蒙人来说,饺子、鱼是必不可少的。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过年包饺子会在饺子里放硬币,谁吃到就意味着来年鸿运当头;火锅会边吃边煮,热气腾腾象征家道兴旺发达;鱼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不将鱼吃光,叫做年年有鱼(余)。
除夕晚上,家长有给孩子压岁钱的习俗,所以每逢过节,要准备好压岁钱。以前用的铜钱,中有方孔,用红绳将钱币贯穿起来,放置在床脚,驱避邪恶。不过现在都流行直接给红包了。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大部分地方都要吃年糕和年夜饭。春节一到在外漂泊的游子就会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在外心情劳作了一年终于可以高高兴兴的回家与家人团聚。想知道内蒙古的春节是怎样的吗?那么就跟小编一起走进内蒙古文化吧。
小年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又称为“年火”,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是,要在这一天送“火神爷”上天,因为火神是赐与人们幸福与财富的,所以蒙古族群众对火是很尊重的。平时用火小心慎重,不让小孩玩火,随意跨越火堆,出门远行先要祭火,出外归家要检点新柴放到炉灶里,以表示对火的虔诚。
待到小年这天,全家恭恭敬放地向“灶神”供献羊胸叉骨和哈达、香烛、奶食品等、并且全家人同吃羊胸叉肉,饮酒娱乐,夜以继日,将“祭灶”饭吃七天。
蒙古族的除夕夜,大年(春节)是最隆重的节目。家家屋里的灯必须点到天明。此夜,全家不分老幼尽情娱乐,一夜不睡,直到天明。除清扫环境外,还要合家团聚,燃放鞭炮,喝好酒,吃好饭,并把牛羊肉、糖块、面饼、奶食品供奉在神龛前,向灶神焚香叩拜热闹非凡。
大年,也就是春节。蒙古族取奶食洁白无垢之意,称春节为“白节”。除夕,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围着火塘吃饺子。饭罢,还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头),在马头琴的伴奏下,通宵达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晓,男女老幼便穿上崭新的民族服装,由长辈带着全家人祭天,并在堆积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
接着,开始拜年。由晚辈向长辈叩头敬酒、献哈达,祝愿老人健康长寿,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们一般不远行。初五以后,他们才骑着骏马,兴高采烈地带着礼物到亲友家拜年,共进全羊酒宴。每逢节日期间,草原上到处都充满了欢歌笑语,各族群众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
正月初一,祭敖包、祭天地之后,热闹的拜年活动开始了,以前多数人是需要骑着骏马相互拜年的,小辈的要行叩头礼;大家先到长辈的家里(蒙古包)里拜年,然后再邀请亲戚朋友到自己家里。一直忙活着,叩节、拜年一般要持续到正月十五才结束。
在此期间,酒肉、歌舞是不变的主题。现在,蒙古族多数仪式简化了,但春节期间一定会盛装,穿上蒙古长袍,祭天仪式仍然非常隆重,最主要是供奉酒、肉、奶制品,跪拜之后,再是家庭内部给长者尊者拜年,最后才是向家庭外部的朋友拜年。
初二开始,在内蒙古春节习俗中,老年人互相拜年,或聚集在一起饮酒娱乐,青年人则自动组织起来进行文体活动,或者唱歌跳舞;或者赛马射击、摔跤比赛;或者下棋玩牌。歌舞尤为人们所喜爱。他们的舞蹈有反映飞禽走兽的生活怀貌的,有表现猎人捕捉野兽情景的,也有描绘妇女采集劳动场面的,动作古朴纯真,具有深厚的狩猎生活气息。
娱乐活动一直延续到初四。初五,人们认为是“鬼日”,忌讳出门,也不许娱乐和吵闹。这一天,人们都各自在家里休息。初六开始,猎民可以上山打猎,恢复正常的生产活动。在内蒙古春节习俗中,正月十六早上,有相互给对方脸上抹黑的习俗。
猜你可能也喜欢:
你所不知道的土族语言文化
怒族在哪个省,怒族的分布
解惑:土族图腾预示着什么?
怒族别具一格的饮食习惯
蒙古族是一个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结婚习俗同汉族定有很大的不同。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去女方家里接新娘还要带上鸡什么的。内蒙古的婚礼习俗分为三个步骤:订婚、娶亲、婚礼。接下来和小编一起走进内蒙古文化看看吧。
订婚
蒙古订婚送礼多,如果蒙古小伙子看上了哪家姑娘,在订婚前,要托媒人带着象徵和谐、甜蜜、旺盛的白糖、茶叶、胶等物品,用一块白手巾包着前去撮合,若女方收下,婚事则可以进行。随后男方父母及本人要带着哈达、奶酒、糖块之类礼品求婚,一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是为了几年屈原的节日。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因地域差异可能各地的愤俗都不一样。接下来和小编一起走进内蒙古文化看看内蒙古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讲究。
每年阴历五月五日,端午节,蒙古族有一个特殊的风俗就是打大围,它的规模之大,常超过其他猎日,因此在东部区,个别地方甚至把它作为蒙古族的“猎节”。打大围,是蒙古族围猎中相当壮观的一项活动,一般在一年中要进行两三次或三五次,日期主要
今天是2018年2月12日,已经是农历腊月二十七了,国人马上就要迎来一年中最为隆重的新春佳节。春节到来之际,全国各族群众欢欣庆祝,举办各种年节活动之余,各地过年的传统美食也闪亮登场,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内蒙古春节传统食物有哪些。
手把肉
手把肉是呼伦贝尔草原蒙古、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游牧、狩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这道菜的流传历史悠久。不仅如此,蒙古民族千百年来最喜欢、最常用的传统食品就是手把肉。
烤全羊
烤全羊,是一道地方特色菜肴。是新疆或者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膳食的一种传统风味肉制品。色、香、味、形俱全,别有风味。烤全羊外表金黄油亮,外部肉焦黄发脆,内部肉绵软鲜嫩,羊肉味清香扑鼻,颇为适口,别具一格。
猪肉烩酸菜
内蒙人不光钟爱羊肉,对猪肉也是非常喜爱的。在河套地区,人们每逢冬季,都要腌制酸菜,猪肉烩酸菜在北方的冬天,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的一道菜,酸溜溜的酸菜吸收了猪肉的油份,吃一块猪肉,肥而不腻。吃一口酸菜,酸而不烈,黏而惬意。这时若喝上几口烧酒,简直是赛过活神仙。常常使人口角留香,回味悠长,百吃不厌。
开河鲤鱼
古话说的好,黄河百害,唯富一套。黄河不光是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也给了内蒙人丰富的饮食选择。每年冬天黄河的支流因为流量小,就会结冰。这样,也就给了河里面的鲤鱼生长贴膘的好机会。等到了过年,人们就能够凿冰、下网,吃一顿肥美的开河鱼了。
鱼取内脏,留下鱼泡和鱼籽。改花刀。锅里大火炖煮,把早已在外面冬的邦邦硬的冻豆腐下入锅中。鱼汤都浸入豆腐里。锅沿贴上玉米饼子,鱼肉精道,豆腐软烂,饼子飘香,大快朵颐。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内蒙古传统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