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与姐姐喜欢同一个人 梦见喜欢的人的姐姐
2023-12-06
更新时间:2023-10-12 10:01:23作者:佚名
1、玛雅文化的起源地是哪儿?
2、粤语的起源地在哪里,粤语的特点有哪些
3、中国瑶族的由来和起源地
4、仡佬族起源地是什么地方?
5、中国姓氏的起源地,河南姓氏文化
6、猜你喜欢:
这期民族文化带来的是玛雅文化的起源地是哪儿?玛雅人在5000年前出现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危地马拉的太平洋海岸,在美洲远古的石器时代开始生产活动,古代史经历了采集、渔猎向农耕过渡的发展过程。
玛雅人在5000年前出现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危地马拉的太平洋海岸,在美洲远古的石器时代开始生产活动,古代史经历了采集、渔猎向农耕过渡的发展过程。
产生和发展
公元前2000年,玛雅人进入定点群居时期并从采集、渔猎进入农耕时期。农业和定居孕育了玛雅文化。玛雅文明从此开始。
世界上有许多学者研究玛雅文化,依据中美洲编年,玛雅历史分成前古典期、古典期及
后古典期。前古典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300年)也称形成期,历法及文字的发明、纪念碑的设立及建筑的兴建均在此时期;古典期是全盛期(约4世纪-9世纪),此时期文字的使用、纪念碑的设立、建筑的兴建及艺术的发挥均在此时期达于极盛;后古典期(约9世纪-16世纪),此时期北部兴起奇琴·伊察及乌斯马尔等城邦兴起,文化也逐渐式微。
玛雅从来不像希腊及埃及等文明拥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全盛期的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16世纪时,玛雅文化的传承者阿兹特克帝国被西班牙帝国消灭。
前古典文化出现在危地马拉的太平洋沿岸和高原地带。此时玛雅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在城市广场上建立大型的石碑,石碑上雕刻有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形象。公元1-2世纪出现了象形文字,石碑上有记述统治者历史的文字。城市里还出现大型石料建筑物(如金字塔和城市的卫城)。大型石铺广场和堤道反映这时期的建筑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前古典时期的文化中心在中美洲的纳克贝(nakbe)和埃尔米拉多尔(elmirador)。
古典时期文化发展的中心在危地马拉的蒂卡尔、帕伦克(palenque)、博南帕克(bonampak)和科潘等地。文化特征主要反映在建筑、雕刻和绘画上。博南帕克壁画是世界有名的艺术宝库。
位于中美洲的玛雅古典文明中心,不知何因至9世纪衰落。此后,玛雅文化北移到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进入后古典文化时期。玛雅的后古典文化有奇钦·伊察(chichenitza)、乌斯马尔(uxmal)和玛雅潘(mayapan)三大中心。
公元10世纪后,势力强盛的托尔特克人后裔,从墨西哥侵入尤卡坦半岛,影响了奇钦·伊察。玛雅文化与托尔特克文化在融合的基础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已经衰落的玛雅文化再度繁荣。后古典时期的文化特征是继承南部玛雅文明的文化遗产,建立了许多超过以前规模的神庙和大型金字塔。天文和历法也得到长足发展。
很多人会把“粤语”成为“鸟语”因为粤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快剧学得来的,它难学难懂。早期,有这样一句话流传下来“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当时,只当广东是个能发财的地方,吸引了五湖四海怀揣着创业梦想的人奔赴广东,但是由于语言的交流障碍,在那时也就掀起了学粤语的狂潮。本期的广东文化带你了解粤语的起源地在哪里,粤语的特点有哪些。
【粤语发源】
从汉人大规模入粤最早的历史来考察,粤语形成于西江中部。
据考古发现,大约从西周时代开始,岭南粤人与中原汉人就有来往。不过,由于有五岭之隔,这种来往极为有限。到了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曾派兵南征百粤,但究竟打到哪里,史无记载。
有记载的是: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西瓯(西江一带)粤人反秦,朝廷发五十万大军征讨,兵分五路:“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郡。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馀干之水。……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见《淮南子·人间训》)这里所记的“镡城之岭”,指今广西越城岭;“九疑之塞”,指今湖南宁远县南;“渠”,即灵渠。
这两支军队开通灵渠再经漓江、贺江而进入岭南,灵渠将湘江与漓江沟通,从而成为中原汉人进入岭南的历史上第一条主要通道。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战争告一段落,秦又“谪徒民五十万戍之”(雍正《广东通志》)。这五十万人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因为直至东汉时统计,岭南各郡的人口还很少超过十万的,在秦始皇时代就更是地旷人稀。
这一大批汉人“徒民”的到来,足以改变岭南粤人的“一统天下”的局面,随之汉语便由此而被带入岭南。这五十万“徒民”当时究竟定居何处?众说纷纭。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时的番禺(今广州市)一带,仍是粤人的天下。
秦末,汉人赵佗在此建立南越国,所任用的官员从丞相以下基本上是粤人,就连赵佗本人,也得改变自己的服饰、生活习惯及其语言,把自己异化成粤人以便于统治。如果不是粤人势力十分强大,他就不会那么做。但是,在西江的中部,那里的情况就完全不同,经过秦兵的一番征讨,那里的粤人大都逃散,从而成为汉人填补及落脚定居的最佳之地。
由此推之,这五十万“徒民”多数定居于西江中部,而中原汉语也就首先传播于西江中部。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将岭南分为九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同时又设立“交趾刺史部”,以便于统治这九郡,治所最初设在赢?(今属越南),但不久又迁至西江中部苍梧郡治广信。
此后三百年间,广信一直是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到了东汉,交趾刺史部改为交州,其治所也在广信。那么,广信在何处?罗香林先生指出:“现在广东的封川,就是汉代交州刺史驻地及苍梧郡治的广信。”
雅言的基础是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使用的原始华夏语。到了周朝,便发展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普通话”。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讲学,祭祀活动,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说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到岭南作“垦卒”。
这些垦卒“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但由于垦卒独自屯田,因此他们的语言只在屯内通行,并未在整个岭南地区传播。直至赵佗建亢南越国时,也采用百越的服饰和生活习俗,讲百越的语言。可见雅言并未在岭南通行,只是出现了少数面积很小的“雅言岛”。
雅言在岭南传播,始于西汉平南越国之后。汉武帝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都是汉人政权,官方交际必须讲雅言。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今肇庆封开),雅言就首先在广信使用。广信又是岭南早期的商贸重镇。
汉武帝派使者从徐闻、合浦出发,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杂缯等购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海外奇珍,经南流江——北流江和鉴江——南江两条贸易通道输入广信,再经贺江——潇水输往中原。中原传入的雅言通过商贸活动而逐步通行于这一带。
从秦至东汉这段漫长的岁月,西江中部一直是岭南汉族移民的主要地带。这些汉族移民将中原的文化、语言带到这里,生根,开花,结果,是经历过一段漫长的道路的。“当时珠江三角洲,虽然也有相当学术表现,但可以代表广东学术思想的,还是西江中部的几个学者。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随着汉族文化的传播,汉语也就在这一带流行开来。由于广信一带远离中原,交通不便,这些汉族移民进入岭南之后,他们使用的汉语也就逐渐偏离了中原汉语的发展轨迹而形成了自己的某些特点,遂形成了早期的粤语,即粤语的雏形。
谈到瑶族我们都会想到她们的舞蹈和乐器,都是十分优美并且好看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瑶族是从哪里来的呢?难道是就这么诞生的吗?本期小编就带你去瑶族文化了解瑶族的由来和起源地。
瑶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秦汉以来,瑶族和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被统称为“蛮”,以后又被称为长沙“武陵蛮”或“五溪蛮”。
瑶族的名称最早见于《梁书·张赞传》:“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服”。《隋书·地理志》载:“长沙郡又杂有夷蜒,名日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这里的“莫徭”指的就是瑶族。
瑶族经过长期的迁徙,到隋唐时期,已有一定数量的先民进入粤北地区居住。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连州时,曾写了题为《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的诗篇,反映了连州地区瑶族人民的生产片断。
关于瑶族的来源,说法不一,或认为源于“山越”,或以为源于“五溪蛮”,或认为瑶族来源是多元的。但大多数人认为瑶族与古代的“荆蛮”、“长沙武陵蛮”等在族源上有渊源关系,所以瑶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起源地。
一个地域孕育一种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它的起源地。历史悠久的仡佬族文化发源于务川县,它位于贵州省东北部,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民族风味浓郁,因盛产丹砂而获得“丹砂古县”之誉称。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仡佬族的起源地——务川。
仡佬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579,744人(2000年人口普查)。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仡佬族的起源地地。现在的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居住在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和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等4个地区,少数散居于云南和广西。居住在贵州省的占民族总人口97%以上。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仡佬之源、丹砂古县、中国矿都、野银杏之乡,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东连德江、沿河、南接凤冈,西与正安、道真两县毗邻,北与重庆武隆、彭水两县交界,总面积2777平方公里。全县辖10镇5乡113个行政村(居),总人口43.53万人,境内共生活着25个民族,其中以仡佬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6.5%。
建县于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务川县,设立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因盛产丹砂而获得“丹砂古县”之誉称,古烽火台、汉墓群、悬棺、申佑祠、东升塔、罗峰书院、文昌阁等文物古迹见证着务川灿烂而辉煌的民族文化。
中国的百家姓历史源远流长,而河南则是中国姓氏的起源地,中国百家姓的大姓中,河南就占了78个。在河南文化中姓氏也是一个独特的文化,河南的姓氏资源是全国最为丰富的,那么,对于河南的姓氏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深入了解吧。
河南是中国姓氏的起源地
着名姓氏文化专家、曾担任河南省中原姓氏文化研究所所长的谢钧祥,对中原姓氏做过专门研究。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来源可考的4820个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个,占38%;在按人口多少排列的占汉族人口90.14%的前120个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45个,起源于河南的姓氏,人口数量占汉族人口的80%以上。
谢钧祥指出,不管是在“姓”起源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时期,还是在“氏”起源的父系氏族社会,河南都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从血缘关系上说,当今120个大姓分别属于三个族系,即黄帝族、炎帝族、东夷族,河南是这三族长期活动的中心。在姓氏发展时期的夏、商两代,河南均是国都所在地。夏、商时期,从奴隶制兴起到全盛,也是中华姓氏得以发展的时期,而这两个朝代活动的中心地带均在今河南境内。
河南历史悠久,按照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新斌的说法,一部河南史就是一部中国史,河南人口密集、建都频繁、民族融合多,得姓的机会自然更广。1981年,厦门大学教授黄典诚研究闽南语,探寻闽南方言和中州官话之间的关系。当时他来到河南,到固始调查后,在《河南日报》上发表《寻根母语到河南》,讲到语言的根、闽南语方言的根以及福建人的根在河南,并建议中原利用这个优势,加强和东南沿海等地的交流。从那时起,就拉开了这样一个来河南寻根的序幕,海内外华人一致认同,他们姓氏的根在河南。
“海外寻根”从此推动着河南,尤其是学术界对这种现象的思索:为什么这些人万里迢迢来河南寻根,河南吸引他们的资源有多大?一些专家学者研究发现,“我们有这么多资源,有这么厚的家底”。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河南开始利用“寻根找亲”,吸纳海内外华人,努力实现双赢。“从寻根,到根文化,再到根亲文化,这也是河南文化的一种自觉。”张新斌说。
河南承担着根亲文化战略
2011年,在中原经济区国务院指导意见里,明确提出了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把“根亲文化”上升到了战略地位。张新斌说,怎样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力量,也是国家大力推动的,靠的主要是文化、姓氏、根亲文化。“从这点来说,河南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国家的战略。”
长江起源地人类的起源地人类的起源地是哪里黄河起源地非典起源地人类起源地人类起源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