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说话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分寸 说话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分寸感悟

更新时间:2023-03-10 12:01:46作者:网络

说话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分寸 说话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分寸感悟

诚然,人人都有一张嘴,能说话,不代表会说话;说得多,不代表说的对;很多时候,口沫横飞,比不上适时的沉默。

说话,最大的艺术就在同一句话你怎么说。哪件事先说,哪件事后说。尤其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如何说到重点,又不失了分寸。
会说话,是一种本事;懂得适时沉默,守口如瓶,是一种修养,也是人一生中最难的修行。
正如海明威说的那样:“人用两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学会闭嘴。”

事过,不追问

很多时候,同样一件事情,对一些人来说,或许已经能够做到云淡风轻,但对一部分人而言,却依旧感到不可思议。

若只顾满足自己的探究新奇的欲望,而去戳中他人的伤心处,揭开他人伤疤,是一份冷漠,也是一份残忍。

诚如张爱玲说的那样:“如果你了解我的过去,那你就会理解我的现在。”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人人都有一些深藏内心的秘密和不可言喻的伤,这些都是不愿意他人得知,更不愿意被人刨根问底的。

生活本就不易,倘若没有经历过别人的苦,不了解别人背后生活的真相,那便要懂得管住自己嘴,不去追问,才是一种尊重他人的教养;

保持一份适时的沉默,耐心的倾听,比打着关心的幌子满足自身的好奇,更有治愈伤口的疗效。

知人,不评人

古人讲:“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是非。”

生活中,总有些人爱当面揭人短处,让人难堪;背后爱说闲话,随意发表议论,还自我标榜为直率。还有一部分人一类人,喜欢随意评价别人,背后议论别人,把别人的事情当做八卦的乐趣和谈资。
殊不知,为何自己走到哪里都不受待见,不被尊重,因为没有人愿意靠近一个臭嘴巴。
王小波曾说:“口沫飞溅,对别人大做价值评判,层次很低。”
这世界很大,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你看不见的苦。
大家身边从不缺发表意见的人,缺的是不随意评价他人的善良和涵养。

有修养的人,能以包容的胸襟看待世界,不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于人,不用自己的唾沫去丈量他人的生活。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知人不评人,是与人交往时的一份克制,一份自律,是真正的成熟。

好的生活哲学,讲究一个“分寸感”。

在生活中,对于身边人做出的不妥之事,有时我们会一眼看破其本质,但是碍于对象、场合和时机,并不合适说破,否则,既容易让人下不了台,又可能伤了情。

所以工作、学习当使十分力气,吃饭须吃七分饱,说话之道,要留三分余地。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说话留余地,讲分寸,并非圆滑、世故,而是与人交往,理应尊重他人,顾及他人感受,让彼此舒服的处世智慧。

看透,是智慧;不说透,是胸怀。

看破不说破的背后,既管住了自己的嘴,又给对方留有体面,这一份恰到好处的分寸感,是人生阅历和涵养的体现。

朱自清在《沉默》一文中说:

“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
深以为然,言不在多,希言则贵。就是黑夜里的星星,给了他光明的指引。

千言万语,啰哩啰嗦尽说没用的,就是除夕夜里的爆竹。
世界纷纷扰扰,喧哗万象,当我们投身于热闹之际,穿梭于繁华之时,也不要忘了,适时保持沉默,倾听那一份无言的声音,拿捏好做人的分寸感。

- END -

本文标签: 自己的  分寸  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