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与姐姐喜欢同一个人 梦见喜欢的人的姐姐
2023-12-06
更新时间:2023-09-05 22:11:03作者:佚名
1、大本曲:白族特有的古老民间技艺
2、中国民间技艺有哪些,三言两语说不完
3、剪纸艺术的由来:起源汉代的民间技艺
4、古老的制陶技艺:济南龙山黑陶
5、白族古老的文化标志:白族刺绣
6、猜你喜欢:
白族文化丰富多彩,就连讲说故事也有独特的方式。中国古代有说书人,而在白族有大本曲。大本曲是把长篇的故事用说唱的形式,并加乐器伴奏表演出来。大本曲不仅融合其他民族优秀乐曲文化,而且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完善与发展。下面,一起看看大本曲:白族特有的古老民间技艺吧。
大理白族大本曲是用汉文记录白族语言的唱本,因有一定人物、情节,所以又称为本子曲。它是大理白族特有的一种古老的民间益艺,每逢节日,一人说唱,一人三弦伴奏,其唱词中大理白语、汉语混用,以大理白语为主,汉字白读,多为“三七一五”或“三五二七”、“七七一六”的格式。
同时,大本曲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借鉴和吸收了白、汉两个民族优秀的民间文学和民间音乐文化,又经过历代艺人的加工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地方性民族曲种。
大本曲的唱腔种类与曲韵式种类
大理白族大本曲其唱腔有3腔、9板、18调。3腔一般指大理南腔、北腔、海东腔3个艺术流派。9板是基本唱腔,南北两派有所不同,一般指平板、高腔、黑净、提水、阴阳、大哭、小哭、边板、路路板。“18调”(或13腔)是辅助唱腔,分别为螃蟹、老麻雀、新麻雀、花谱、家谱、起经大会、蜂采蜜、放羊、上坟、道情、祭奠、阴阳、琵琶、花子、拜佛、问魂、思乡岭、血湖池调等等。
大理白族大本曲韵式主要分为“花上花”、“油鲁油”、“捞利捞”、“翠幽幽”(一说,“翠茵茵”)4大韵,下又分若干小韵,唱腔悦耳动听,内容丰富。
三斋不如一曲
大理白族聚居地区自古就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三斋不如一曲,三斋不如一戏”。这里的曲即指大本曲艺术。大理白族人逢年过节、生子、祝寿、农闲、工暇,都要弹唱大本曲。大本曲在大理白族的婚丧习俗以及宗教祭祀中还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仪式之一。更有甚者,某些曲中的人物原型还被当地白族群众虔诚地奉为“本主”。
大本曲的艺术效果
艺术效果全部是用音乐和语言来完成的。在要求语言必须服从内容和风格的前提下,音乐必须服从语言;伴奏要服从唱腔。大本曲腔调的形成基本上是以语言声调为基础的,“依字行腔”是大本曲最显着的特点。旋律的进行与声调的升降保持一致成为每个演唱者必须遵循的规律。
当二者发生矛盾时,一般是以声调为主,适当改变旋律的结构。多数是在曲调的骨干音——更多的是对调式起支撑作用的上中音、下中音、属音和主音上进行移位,以适应声调的升降和保持调式的色彩。
大本曲自产生以来,主要流传于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所辖的大理市、洱源县、宾川县、云龙县、鹤庆县等白族聚居地区,而尤以大理市最为兴盛和普及。尤其到了当代,大理市已成为大本曲演唱名副其实的活动中心。如今,不需逢年过节,不需庙会祭祀,大理市的白族人民也可经常性的欣赏到大本曲的演唱。
您可能还会喜欢:
仡佬族隆重的节日:吃新节
瑶族的传统民间的趣味体育项目
瑶族男子特有的成人礼:度戒
走进广西壮族,了解“那”文化
无论是魔术表演还是杂技表演,早在很久之前都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民间技艺。现如今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更是有着更加专业的团队来进行表演,你知道中国民间技艺有哪些吗?
那么,本期民族文化一起了解吧!
中国传统民间技艺是中国民间传承下来的工艺,如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
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中国民间艺术简介:民间艺术是针对学院派艺术、文人艺术的概念提出来的。广义上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包括了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狭义上说,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包括了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式。
按照材质分类,有纸、布、竹、木、石、皮革、金属、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类民间手工艺品。它们以天然材料为主,就地取材,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与生活密切相关。一年中的四时八节等岁时节令、从出生到死亡的人生礼仪、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民间艺术的陪伴。
按照制作技艺的不同,又可以将民间艺术分为绘画类、塑作类、编织类、剪刻类、印染类等等。从创作者的角度看,民间艺术是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体,以满足创作者自身需求或以补充家庭收入为目的、甚至以之为生计来源的手工艺术产品。
从生产方式看,民间艺术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以父传子、师带徒的方式世代传承的。从功能上看,它包括了侧重欣赏性和精神愉悦的民间美术作品,也包括了侧重实用性和使用功能的器物和装饰品。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充分反映了民间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要,造型饱满粗犷,色彩鲜明浓郁,既美观实用,又具有求吉纳祥、驱利避害的精神功能。
【结束语】捏面人、布偶戏、剪纸等等一系列都是最常见的民间技艺,除此之外更是有着很多代代相传的民间技艺。
小时候的手工课或美术课,剪纸应该是其中最有意思的内容之一了,但剪纸可不仅仅是锻炼小朋友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一个学习项目而已,它本身就是我们国家重要的民间艺术之一,历史悠久,影响深远。那么今天就来了解剪纸的历史,了解剪纸艺术的由来是什么。
关于剪纸的由来,其实很早以前就开始了萌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制作工艺品,如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这是在纸张出现以前就开始流行起来的,虽不是纸张制作,但却如出一辙,为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出现奠定了基础。
但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艺术,应该是纸张的出现才正式开始的。汉代纸张的出现,这就促进了剪纸的出现和发展,最开始的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不会象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
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后来人们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我国最早且有据可查的剪纸作品——五幅北朝团花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直到东汉时期,随着造纸术的革新和普及,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和剪纸艺术。
作为远古社会的一种主要的生活用品,陶器的发展是一个时代历史的见证。到了后期陶器逐渐发展成了工艺品,更是凝聚了艺术家对于美的追求。这其中黑陶是陶器中制作水平最高的一种,它主要出土于山东济南,成为济南文化的代表。
黑色陶器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
济南龙山文化陶器以黑陶为主,灰陶不多,还有少量红陶、黄陶和白陶。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红陶950℃,白陶800--900℃。黑陶有细泥、泥质、夹砂三种。细泥乌黑发亮,学者们称为“蛋壳黑陶”。
蛋壳黑陶是济南龙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陶器,反映了当时高度发展的制陶业的水平。以素面或磨光的最多,纹饰较少,主要有弦纹、划纹和镂孔等几种。器形较多,主要有:碗、盆、罐、瓮、豆、单耳杯、高柄杯、鼎、等。还有鬲。济南龙山文化鬼脸式鼎腿、圆环状鼎足最有特色,为其他文化所罕见。
舜对黑陶的创造和喜爱,所以他特别喜欢黑色,以致他的喜好也影响到禹和当时的社会。据古籍传说,有虞氏、夏后氏都尚黑,墨子行夏道,衣服用黑色布。韩非子说舜和禹都在木制饮食器、祭器外面涂漆,应当也是尚黑的意思。出生于诸城的舜无疑对黑陶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因此称黑陶为舜陶应是当之无愧的。
黑陶是在烧造过程中,采用渗炭工艺制成的黑色陶器。最早发现于龙山文化,是龙山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特征。龙山文化的时间为公元前2310——前1810年左右,分有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三类,统称为龙山时代。龙山时代的陶器有灰、红、黑陶,其中最著名的是黑陶。
龙山黑陶分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以细泥薄壁黑陶的制作水平最高,胎壁厚仅0。5-1毫米左右,表面乌黑发亮,故有蛋壳黑陶之称。纹饰一般比较简单,仅以磨光透亮的光泽作为器皿的主要装饰内容,与黑色有机结合,是黑陶显出秀美韵致的风格之所在。
黑陶的造型千姿百态,以复杂造型为主,简单者较少,但都端庄优美,质感细腻润泽,光泽沉着典雅,具有一种如珍珠般的柔雅沉静之美,欣赏价值极高。常见器型有碗、盆、罐、瓮、豆、单耳杯和鼎等。
黑陶的制作一般采用快轮,其器型匀称、规整,作工精细,火候极高,质地坚硬。由于其应用范围大多为礼器,很少用于日用器皿,所以产量较少,却因此而弥足珍贵。龙山黑陶作为原始礼仪的载体和精致的艺术品,永远具有黑色珍珠的神秘而诱人的魅力。
刺绣是白族文化的生动表现,千百年来,白族人民克服各种恶劣的生存环境。把大自然写进绣品中,用勤劳智慧的双手谱写艺术的篇章。独树一帜的白族刺绣,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了上千年。下面,大家就随小编走进白族看看白族刺绣吧。
大理白族的刺绣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以挖色镇的白族刺绣艺术最具有代表性,挖色镇的白族刺绣艺术在当地流传广泛,有着厚实的群众基础,并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许多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大理州乃至云南省范围内都有较大的影响力。
早在唐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