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山东龙头节有哪些习俗 山东春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更新时间:2023-08-06 00:10:10作者:未知

山东龙头节有哪些习俗 山东春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文章目录:

1、山东龙头节有哪些习俗

2、白族的尝新节有什么习俗

3、山东端午习俗有哪些

4、苗族的尝新节有什么习俗

5、龙头节有什么风俗 传统习俗

6、猜你喜欢:

1、山东龙头节有哪些习俗

农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又叫做龙头节、青龙节等,在我国民间历来被视为是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农事活动开始的时节,这一天各地有不少祈福消灾、祈求平安丰收的风俗习惯,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山东龙头节各地有哪些习俗。

莱州:摊煎饼炒豆,做成对面塑龙头

在莱州市,二月二这天,市民有摊煎饼、炒豆的习俗,人们认为煎饼是圆形的,吃煎饼又叫龙鳞,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有个好收成。而胶东的面塑艺人则会做上一对面塑大龙,预示着生活越来越美好。

泰安:“撒灰引龙”、“打灰囤”

在泰安农村,这一天有“撒灰引龙”、“打灰囤”的习俗。这一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撒灰了,用簸箕盛着草木灰,沿着自家房子外围墙根密密的撒一圈,因为这条灰线又细又长,形似传说中的龙,所以这个举动也被叫做“撒灰引龙”,寓意把象征吉祥的龙请到家里。

除此之外,家家户户还会在门前、场院用草木灰围成一个个圆圈,中间放上五谷、硬币。代表着粮食屯、钱屯,有的囤外再画上梯子,以表明囤的高大。一边用灰画圈还一面嘴里念叨着:“二月二、打簸箕,大囤满、小囤漾”,希望来年家里粮食丰收,财源滚滚。

人们还会在画好的仓囤中挖一小坑,将谷子、豆子、玉米等各种粮食放置其中,埋好,几天后看哪种先发芽,以此判断各种农作物的收成好坏。

其实,撒灰除了象征意义,也有实际功用,在农村,旧式的农家房屋为土木建筑,房舍墙体或由土墼垒砌,寒冬里,墙缝、炕缝自然成了蝎子、蚰蜒、“草鞋底”等毒虫蛰伏之处。惊蛰以后,这些毒虫伺机出动,危害人身。二月二当天,村民便在炕墙下面及房屋墙根底下撒上点草木灰,起熏虫辟邪的作用。

新泰:吃炒豆,剪头发图吉利

二月初二,民间最大的习俗是“剃龙头”,不管是老人小孩,剪发、修容,让自己焕然一新,预示着可以求得一年的好运。许多人之所以选这天剪发,是因为民间有习俗,正月剃头不吉利,所以很多人普遍是在年前理一次发,然后一直等到二月二才“理发去旧”。

日照:“闹春牛”庆祝春耕开始,祈愿风调雨顺。

日照当地在龙抬头节有“闹春牛”之习俗,是为了庆祝春耕农事活动的开始,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间流传的儿歌唱道:“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2、白族的尝新节有什么习俗

时值秋天收获的时候,劳动人民沐浴在收获的喜悦当中,尝新节就是来庆祝丰收的农事节日,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成果最快乐。那么,本期少数民族的节日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白族的尝新节有什么习俗。

白族尝新节的习俗:

稻穗初黄的仲秋时节,白族农家又喜气洋洋欢度本民族的农事节日尝新节,“初享”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尝新,白族话叫“茵果顶”。

过尝新节前几天,穿戴一新的大妈大嫂、姑娘媳妇,头戴麦秸草帽,身背竹编背篓,到稻田里采选早熟、丰盈的稻穗。她们下田前,还把点燃的红线香,插在田埂上。于是,丰收在望的田野上,香烟袅袅飘逸,欢声笑语荡漾。

人们把采选回来的稻谷晒干后,就用水碓舂打。在这些日子里,一些村寨里的舂米声,犹如一曲曲既富有节奏,又和谐悦耳的田园乐章。

过尝新节这天,中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喜欢在村里的大青树下,或听人唱大本曲,或看人们打霸王鞭;男女青年喜欢到湖岸边、田坝里,在龙头三弦伴奏下对唱调子;各家各户的主妇,则在家中煮新米饭,做“八大碗”。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人们端着筵席,点着香火,先到田坝里祭“田公地母”、“五谷神王”,再回家祭“灶王府君”、“列祖列宗”。之后,才围坐在桌子周围,共进晚餐。

尝新节的晚餐是很丰富的。诸如排骨炖荷包豆、白木瓜鸡、泥鳅钻豆腐、油煎乳扇等白族风味佳肴,在很多人家的席面上都能看到。

白族过尝新节,没有固定的日子。哪个村子或哪些人家哪一天过尝新节,要由稻穗成熟的迟早来决定。白族过尝新节的习俗源远流长,明代学者谢肇淛在其《滇略·风俗》中,就写下这样的文字:“夏秋之交,稻向未熟,先取其稚穗,扁而晾之,致馈于亲厚,谓之尝新。”

这些年来,哪家的责任田种得好,选用了什么新品种,有哪些增产措施,往往成了过尝新节这天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

3、山东端午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各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那么在山东端午这天有哪些习俗呢,他们又是如何过端午的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山东端午习俗有哪些吧!

山东端午习俗

艾叶煮鸡蛋

除粽子这一端午特定食品之外,山东各地还有端午节吃艾叶煮鸡蛋的习俗。这天一大早,家人便将新鲜的艾草放在锅里煮鸡蛋。鸡蛋熟时,蛋皮变成微绿色,还带着微微的艾草香。

此外,当地端午节的节令食品还有凉糕、五毒饼、玫瑰饼、藤萝饼等。

插艾蒿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山东地区普遍会在家门口插艾蒿。艾蒿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除了插艾蒿,胶东部分地区还插桃枝,临沂地区则在大门上插柏枝,用以驱邪。

采药

端午节,许多地方有采药习俗。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胶东地区的人们往往在太阳出来前到田里、地里采摘车前子、紫花地丁、小麦苗、艾蒿等等,装到箩筐里带回家,放在院子里晒干后挂起来,留着以后做药材用。

拉露水

端午节这天,在胶东一带,家家户户起大早,在日出前,到春草茂盛的地方,用毛巾拉草叶上的露水给孩子擦脸,尤其是擦眼睛和耳朵,据说可以耳聪目明,一年不害眼病。民间认为,大人用露水擦脸和胳膊,一年身体好,牲口吃了端午草,不得杂病。

五彩线

五彩线俗称“长命线”,端午节系五彩线的习俗至少成于汉代,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应劭的《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五彩线是用5种颜色的丝线捻成,而这5种颜色必须是青、白、红、黑、黄,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这五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象征东、西、南、北、中,蕴含着五方神力。

五毒兜

端午这一天,小孩子要带“五毒兜”,上有绣织的五毒图(蛇、蝎、蜈蚣、壁虎、蟾蜍),寓意以毒攻毒,确保健康。妈妈或奶奶会在兜里放一个温热的鸡蛋,或用温热的鸡蛋在小肚儿上滚几滚,边做边说“一年不会肚子痛”一类的话。

五毒饼

五毒饼是北方端午节特有的节令食品,初夏时节正是毒物滋生活跃的时候,因此古人会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祈求健康。五毒饼其实就是玫瑰饼,只不过用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盖在酥皮儿玫瑰饼上。有杏蓉、枣泥、绿豆蓉、芝麻等馅料。

戴香包

“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爱。”给孩子戴香包,这是济南端午节普遍流行的习俗。香包是用棉织品和丝线绣成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

碧筒饮

碧筒饮是济南地区的习俗。采摘刚刚冒出水面的新鲜荷叶盛酒,将叶心捅破使之与叶茎相通,然后从茎管中吸酒,人饮莲茎,酒流入口中,成为端午乃至炎夏的消暑饮。史料记载:古代,大明湖荷花盛开之际,一些官吏、文人常到湖边避暑,他们把湖中大莲叶割下来,盛上美酒,用簪子将莲叶中心部分刺开,使之与空心荷茎相通。从荷茎末端吸酒喝,“酒味杂莲香,香冷胜于水”。

挂香包

“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爱。”给孩子戴香包,这是济南端午节普遍流行的习俗。香包是用棉织品和丝线绣成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

剪纸

端午节张贴剪纸的习俗,在蓬莱长岛等地流行较广,长岛县北面如砣矶岛、大钦岛、小钦岛、北隍城岛还保留着这一古老风俗。端午当天大门上要贴一对黄牛,房门上贴葫芦、宝剑,窗上贴虎、猫。凡是房间有孔通外面的地方都要贴。在滨州一带,有在大门上贴艾虎和剪纸葫芦的习俗。

画门符

济南人过端午节流行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五毒”形象的剪纸做成门符贴在门上。据说,这样做可以驱“五毒”,防瘟疫。

雄黄酒

端午节这天,山东许多地方撒雄黄、龙黄于屋内墙角、窗台、食物贮存处及厨房,以防害虫,熏蛇、蝎等毒虫。费县人喜欢喝雄黄酒,相信雄黄酒有杀菌功能。邹平地区,端午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招远、诸城一带,妇女儿童也习惯将雄黄酒涂在额头等部位,驱邪防病。

4、苗族的尝新节有什么习俗

苗族在尝新节这天有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习俗活动,到了这个节日,男女老少都身着盛装出席活动,共度这个传统节日。那么,本期的少数民族的节日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苗族的尝新节有什么习俗。

苗族的尝新节又称吃新节,吃新节苗族古称“脑莫”(nongsmol),每年一次。西江、陶尧、丹江等地在农历六月上、中旬卯日(兔场天),所以又叫“吃卯”。

即旧历六月的第一卯日的意思,或称“努格西”,意即新米。朗德、报德等地在七月卯日,从开秧门的日子计算,满50天即举行。莲花、桥港、桃江、掌雷等地则在农历8月上中旬的“卯日”。

节日期间,男女老少都身着节日盛装。特别是姑娘要穿银带花,除了不带银角外,项圈、手镯、亚领、耳环等各种银饰凡有的都戴上。有的还在百褶裙外套上条裙,全身银饰叮铛,鲜艳夺目。

节日中,只吹芦笙,但不跳。主要活动有斗牛、斗雀、赛马、游方等。这些活动中,主要是斗牛和游方两项。

苗族尝新节的节日习俗:

斗牛

斗牛,有斗黄牛和水牛两种。斗黄牛随便一些,斗水牛必须认真。从方都要根据牛角上的年轮进行测算,并量出两头牛的角尖距离基本相符后,才放牛斗。

斗牛到一定的时间后,从方各拿着早备好的大棕绳套住对方的牛腿,将牛拉开,以免牛斗伤。西江斗牛都在河滩上进行,河两岸及河滩上都围观着上万人。不论牛正斗得紧张,或有一方斗败,一方紧追时,人群中都爆发出热烈有欢呼声,整个声面气势磅礴,热闹非常。

游方

游方,主要是青年男女互对情歌,谈情说爱,寻找对象。地点在街上和村边,白天晚上都可以对歌,但在村里只在晚上进行,一般是本村的小伙子同来走亲戚的外村姑娘对歌。通过对歌,如果互相爱慕或中意,就约定下次相会日子,继续对歌,加深感情。

有的则互换信物,作为定情见证。信物有围腰、衣服、手圈等,有的也拿项圈,衣服一般是互换的。如果女方拿出手圈或项圈等,男方就要拿出相当这些银饰价值的钱来送给对方。游方,是西江吃新节中最活跃的活动,特别是晚上,人数众多,通宵达旦,情歌、飞歌交相呼应,此起彼伏。

5、龙头节有什么风俗 传统习俗

龙头节也就是龙抬头,这个节日也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龙头节有什么风俗呢?龙头节的传统习俗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河北不同地区龙抬头吃什么特色饮食

龙头节有什么风俗

理发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祭龙

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不过,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作为“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你可能感兴趣:龙抬头的相关传说是什么

撒灰

这一节俗,由来已久,直到今天,许多乡村地区仍然流行。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具体做法,各地不同,大致为:将灰撒在门前,谓之“拦门辟灾”;将灰撒在墙角,意在“辟除百虫”;将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圆圈,并象征性地放置一些五谷杂粮,称做“围仓”或“打灰囤”,以祝丰年;将灰撒在井边,呼曰“引龙回”,以求风调雨顺。撒法各地不尽相同,一般是从井边开始,一路逶迤撒来,步入宅厨,环绕水缸,灰线蜿蜒不断,甚为有趣。

你可能感兴趣:不同地区龙抬头的相关民俗有什么

熏虫

进入农历二月,天气渐暖,各种昆虫开始活动,有些昆虫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这一天,人们纷纷摊烙煎饼、燃烧熏香,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

击房梁

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击房梁,以惊走蛇、蝎等毒虫,毋使为害。有的地方流行敲击炕沿,目的与敲击房梁相同。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