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正月十五闹元宵,看海外人民如何庆祝

更新时间:2023-10-25 10:09:14作者:佚名

正月十五闹元宵,看海外人民如何庆祝

文章目录:

1、正月十五闹元宵,看海外人民如何庆祝

2、正月十五:扬州元宵习俗

3、【正月十五】苏州元宵节习俗

4、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上元节

5、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元宵节

6、猜你喜欢:

1、正月十五闹元宵,看海外人民如何庆祝

每年的正月十五的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在国内人们要吃元宵,赏花灯,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而在海外一些同样庆祝元宵节的国家,这一天亦是过得有声有色,欢度节日的同时也弘扬了当地的传统文化。那么今天的传统节日就为你介绍,正月十五海外人民如何闹元宵。

源远流长的中国元宵节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对中国人来说,过完元宵节才算真正过完春节。

除了吃元宵,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还包括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世界各国如何“闹元宵”

我们国家在元宵节的庆祝活动精彩纷呈,而在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元宵节这一天同样是过得丰富多彩。

日本:中华街里赏花灯

在日本有“小正月”和“大正月”之分,日本把公历1月叫正月,1月15日被称为小正月,与大正月(元旦)相对,小正月日本有很多民俗活动,而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对大部分日本人来说比较陌生。小正月主要以祈祷丰禳等为中心,这一天让在“松之内”期间(1月1日至7日)忙个不停的主妇们暂作休息,因此小正月也被称为“女人正月”。

日本人在“小正月”早上有吃小豆粥的习惯,在《土佐日记》、《枕草子》等文学作品中记录了这个习俗。农历正月十五当天,日本的中华街非常热闹,如横滨中华街每年都会举办元宵节赏花灯的活动,一些当地的华人华侨都会前去凑一凑热闹。赏花灯的活动大概在傍晚时候开始,整条街都被装点得五彩缤纷。而中华街也一改往日的喧闹气氛,给人一种美轮美奂的感觉。其间还会穿插一些舞龙舞狮和传统舞蹈表演。

韩国:不吃元宵吃五谷

韩国的正月十五叫“正月大望日”,意为“望满月”。和中国不同,韩国人在这一天并不吃元宵,而是吃混合糯米、高粱米、红小豆、黄米、黑豆等杂粮做成的五谷饭,吃各式各样的坚果、花生、核桃、松仁、栗子、银杏等等,据说可以使牙齿更坚固,还能防治疔疮等皮肤病。

此外,韩国人还要喝“清耳酒”,祈愿新年不患耳疾,而且一年到头听到的都是好消息。

越南:团聚齐吃“开年饭”

在越南人心目中,元宵节象征着大年已经过完,大家要全身心投入工作,于是中午一家人团聚吃“开年饭”,为家人鼓足士气,祈福年轻人工作顺利。

与中国端午节吃粽子不同,粽子是越南元宵节“开年饭”不可或缺的食品。越南还流行这样一句:“大粽子,大团圆”,因此,家家都要包上十几斤粽子,作为春节期间送礼的佳品。

新加坡:五颜六色大元宵

新加坡的华裔人数众多,因此在元宵节的庆祝方式上,他们也保留了中国传统习俗。每逢元宵节,唐人街是气氛最浓的地方,这里会布满各式各样的花灯,有的花灯还会吊在空中,形成一幅美丽的图景。

在新加坡的元宵节中,人们可以吃到五颜六色的大元宵,买能发出声音和亮光的塑料制的鞭炮装饰。另外,新加坡是个佛教盛行的地方,元宵节时人们会络绎不绝地来到寺庙参拜,为新年祈福。

马来西亚:男抛香蕉女抛柑

元宵节是马来西亚华裔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其“抛柑接蕉”的习俗热闹浪漫,别具一格。元宵之夜,华裔单身男女纷纷“出笼”,涌往公园的河边或湖边,男的抛香蕉,女的抛柑橘,还在水果上写下联络号码,以期觅得一段好姻缘。

在吉隆坡,经常有年轻人元宵节时围坐在喷水池周围,在柑橘和香蕉抛入水中后,男性会去捞柑,女性则去拾蕉。在马来西亚北部霹雳州,华人社团在怡保观音洞举办了“你挂柑我采柑”的活动,年轻人用红线将自己的相片和柑橘绑好,挂在许愿树上,希望就此结识可以携手相牵的伴侣。

2、正月十五:扬州元宵习俗

按照扬州民间的说法是,十三上灯、十四新春、十五元宵、十六牙祭、十七王母生日、十八落灯。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要团圆,要一起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本期扬州文化就为你介绍扬州元宵习俗。

不论男女老少,富贵贫穷都可以去看灯,以前的妇女是不能出门的,但在这一天是可以去看灯的。在扬州民间,根据不同的年份,花灯也有所不同。

舞龙灯是个技术活,过去人们都要在正月十五舞龙灯,大家都把一节节的龙灯拿到城门口装好,然后再从各个门进城,到辕门桥会合。舞龙灯是一个技术活,几条龙围着一个龙球舞动,那时候的龙灯里面点着蜡烛或煤油棒,舞龙要上下翻飞,如果玩不好,把灯内的蜡烛弄倒了,就成了火龙了。

元宵节除了玩灯,还有踩高跷、猜灯谜、扭秧歌、河蚌舞等多种民俗娱乐活动。过去的高跷有一丈多高,也就是说有3米多,踩高跷的扮成孙悟空、白娘子、许仙等一些民间传说或是戏剧中的人物穿行在人群中。踩高跷走一段就需要休息,这么高演员怎么休息呢?找一个屋顶坐在上面。当然人们都希望能坐在自家的屋顶上,这也是新年讨个好彩头。

元宵节期间,扬州民众的娱乐也不仅仅是玩灯赏灯,人们常常见到的各种花灯和各种歌舞一齐汇聚,热闹非凡的狂欢场景——扬州人称之为闹花灯。

扬州有句老话叫“正月十五闹花灯”,这句话告诉我们,扬州元宵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闹”。扬州人在元宵节期间不仅欣赏各式各样的花灯,同时还可以看到舞龙狮、划旱船、踩高跷等民间歌舞杂技的表演,常常是群情激奋,万众欢腾,扬州人信奉越“闹”越发、大“闹”大发,元宵节也因此而成为扬州人的狂欢节。

扬州闹元宵最有特色的就是猜灯谜,扬州的元宵灯谜在全国是独树一帜的,包含着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多年以来一直都保留着。猜灯谜不仅需要文化知识,还需要其他多方面的综合知识,比如“送高堂上飞机”(打一军事名词),谜底是“航母”,这里面就包含了文化知识、军事知识。

3、【正月十五】苏州元宵节习俗

很多人都觉得只有过了元宵节才算是真正的过年了。预示着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吴中风俗,尤竞上元。”可以知道,苏州是非常重视元宵节这个传统节日的。在这一天,苏州会办灯市、闹元宵。苏州还有一些特有的地方习俗。跟小编一起来看下苏州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苏州人尤为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办灯市、闹元宵,这一天苏州城内成了欢乐的海洋。“南濠彩子北濠灯,城门洞里轧煞人”,据记载,从南宋开始就有十三日试灯,十八日落灯的传统,而灯市最盛的地方便是阊门一带。

不过除了元宵张灯、观灯的习俗外,元宵前后,苏州还有一些特有的地方风俗,以及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

祭猛将,祈丰收

自古以来,元宵前后,苏州流行许多与农事有关的习俗活动,其中祭猛将便是一项重要的活动。

据介绍,苏州城宋仙洲巷旧时有猛将堂,又称吉祥庵,供奉着苏州农民信仰的护农神。传说猛将原是穷苦出身,一直受“慢娘”(吴语,即晚娘,或后母)的虐待,“慢娘”更挑拨猛将父子关系,父亲偏信了“慢娘”的话,把猛将赶出了家门。猛将流浪在外,发现蝗虫在啃吃庄稼,便一直驱蝗到海边,不小心落水溺死,老百姓奉他为神灵。

传说正月十五是猛将的生日,老苏州城里老百姓,这一天都要到猛将堂看庵中点燃五六十斤重的大蜡烛,附近乡下农民这一天也到庵中烧香,祈祷一年里无蝗灾,庄稼丰收。苏州科技学院的戈春源教授说:“每年正月十三,各地老百姓们便把猛将的神像抬出来游街,祈求风调雨顺”。

除此之外,元宵前后,苏州还有“立水表”、“照田财”的风俗。所谓“立水表”,就是插一根棍子在地上,棍长一尺五寸,元宵当晚子夜时分在月下观看,如果棍子的影子是棍长的一半,表示今年风调雨顺;如果棍子的影子不到棍长的一半,表示要干旱;影子超过棍长的一半表示要发水灾。“照田财”,就是将一根竿子插在田里面,竿子上挂个灯笼。

接紫姑,祭蚕神

“紫姑其实是传说中的厕神。”戈春源介绍说,过去元宵节苏州民间有“接坑三姑娘”的习俗,关于这“坑三姑娘”还有一个传说。

据介绍,南朝刘宋时期的刘敬叔在他的《异苑》中记载了一个“紫姑神”的故事,传说紫姑原是一个令人同情的小妾,因为受大妇妒忌,常叫她去干些脏活,正月十五那天,被大妇害死。据说,她死后,天帝见怜,因她生前常干脏活,就令她当了厕神。苏州人过去常将厕所叫作“粪坑”,上厕所方便叫“蹲坑”,于是便俗称紫姑神为“坑三姑娘”,有人甚至称她为“粪坑娘娘”。

民间传说她占卜很灵,所以每到正月十五夜,老百姓就要扎“紫姑轿”接她回来,请她显灵。过去苏州类似的占卜活动,大多是由“接紫姑”演变而来。传说紫姑对蚕桑的收成占卜极灵,苏州是丝绸之乡,许多老百姓以养蚕植桑为生,所以每年的正月十五,苏州的蚕农们都要迎请紫姑回家,以祈求蚕桑丰收。此外,元宵夜,苏州乡村还有用白粥祭蚕神的习俗,祈求自家育出的蚕能吐出优质的丝,能卖个好价钱。

走三桥,除百病

闹元宵,不仅是男人和孩子们的事,对于长期被禁闭在家的妇女来说,元宵夜简直就是解放日。这一晚,妇女们可以三五成群,穿着新衣,在皓月下观看花灯,甚至元宵节还有一项专属女性的活动——“走三桥”。

据长洲、元和等志书记载,元宵夜苏州妇女早就有“走三桥”的习俗,常年足不出户的妇女,在元宵之夜结队而行,走过三座桥便回。一般来说,她们都会挑选一些名字吉祥的桥来走,如寿星桥、吉利桥、太平桥等。据说走三桥可以消除百病,所以也叫“走百病”。过桥渡河,在古人看来是“度厄”的象征,走过三桥,就度过了一年中的众多灾厄,就能终岁无百病。而“渡河”二字,在南方又和“渡祸”谐音,因此过桥更有了克服灾祸的寓意。

在封建社会,都市往往实行宵禁,禁止人们夜行,而元宵夜则是一个例外,对于长期被封建礼教禁锢的妇女来说,只有在这一天晚上,才有难得的自由。据记载,因为有了这一夜的自由,士女无不夜游,车马塞路,有足不蹑地浮行数十步者。人多得以致脚都不能沾地,可见传统都市里元宵节的盛况。

你可能会喜欢:

2015年结婚吉日一览表

立秋是几月几日,2016年立秋是什么时候?

世界清洁地球日的来历是什么

历年世界清洁地球日主题汇总

4、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上元节

正月十五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民俗传统节日,这一天,举国上下,热闹非凡;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节。那么元宵节有哪些习俗呢?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和农历节日大全来看看元宵的习俗及由来吧!

元宵节习俗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称上元节,习俗活动主要有赏灯、游灯、押舟、烧烟花、闹元宵等。元宵节的节俗非常有特色,节期与节俗活动,也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新年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闹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发展至今,烧烟花也是元宵主要习俗之一

节日由来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5、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我国的元宵节,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元宵节的时候,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元宵和汤圆这两种食物了。那么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中国元宵节传承意义 放孔明灯的寓意

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家“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你可能感兴趣:元宵节祝福 微信唯美句子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佛文化东传有关。唐朝时,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你可能感兴趣:元宵节贺词 温馨祝福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