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 什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之源
2023-12-10
更新时间:2022-07-07 14:31:08作者:admin
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大暑节气,大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很重要的节气之一,大暑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2018小暑是2018年07月07日,星期六。
小暑的日期一般在每年的7月7日或者8日之间,此时,太阳公转到黄经105度,在二十四节气历法中来到了第十一个节气——小暑节气,此时天气开始逐渐炎热。
大暑就是大热的意思。
大暑时,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距离夏至日大概是三十天,正值三伏天的中伏附近,此时近地面吸收了足够多的热量,通过地面散发出来,即使是早晚,室外温度也不会很凉快。
建议:大暑节气期间,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日常需要做好避暑工作。
大暑的时候,正是吃荔枝的好时候,特别是福建一带,正是荔枝量产的好时候,大暑季节吃些荔枝,在当地人看来,和吃人参是一样的养生功效,可以帮助在夏季保健身体。
在我国广东地区有大暑的时候吃仙草的饮食习惯,仙草是一种凉粉草的加工产品,具有极佳的消暑作用,一般制成烧仙草食用,是一道常见的消暑甜品,老少皆宜。
大暑的时候气温高,人也是恹恹的,日常食欲都不会太好,可以吃一些凉拌菜帮助改善食欲,特别是大暑这天,天气奇热,吃些凉拌菜还可以消暑、避暑,帮助身体养生保健。
老鸭的性质偏凉,即使是夏天也可以食用,是一道夏天的滋补佳品,有句谚语是“大暑老鸭赛补药”,说的就是夏天喝老鸭汤的养生功效。
建议:夏天的时候可以在老鸭汤里面加入莲藕、冬瓜、芡实、薏仁一起来煲汤,消暑祛湿,十分健康。
大暑的时候有不少地方还有晒伏姜、喝姜茶的传统。因为夏天天气湿热,身体里面也会有大量的湿气囤积,所以,大暑的时候喝姜茶是能够帮助身体去湿气的。
大暑之后,气温将会变得十分的炎热,这个时候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喝伏茶的饮食习惯,伏茶的主要原料是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几种传统中药煎煮而成,有清凉消暑的养生功效。
广东地区一直有煲汤的养生传统,大暑的时候喝点冬瓜荷叶茶是必须的节气习惯,其他地区每年大暑的时候也会有一波冬瓜荷叶汤的热潮,也是起一个消暑祛湿的养生功效。
大暑的时候,已经进入三伏天了,此时天气十分的炎热,睡眠不足的话整天都是恹恹的,所以,晚上的时候少熬夜,多睡觉,在保证足够睡眠的前提下,一整天精神都会很好。
大暑的时候虽然天气很热,但是应该要有的身体锻炼还是不应该落下,大暑的时候早晚相对来说还是较为凉快的,所以,早晚不妨出去锻炼锻炼,时间长了不仅有好的身体素质,也能完美塑性。
到了大暑节气,天气十分的炎热,此时需要大量的为身体补充水分,以免水分流失过多引起身体缺水等不适症状,而且,夏天喝水的时候可以在水里放一些清热的食物,帮助身体降火,例如绿茶、薄荷等。
大暑期间,气温非常的炎热,很多人为了帮助身体降暑会吃很多的冷食,例如冰激凌、冰镇饮料等,此时体表温度非常高,吃冷食会引起强烈的胃部收缩,容易引起肠胃不适,所以,建议大暑期间少吃冷食。
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腐草为萤:大暑的时候是萤火虫产卵的时候,每年这时可以看到大批的萤火虫。
土润溽暑:此时天气变得十分的闷热,但是空气又十分的潮湿。
大雨时行:大暑期间常常会有大的雷雨出现,每次雷雨都可以减轻暑热。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在7月底到8月初,正是西太平洋副热带暖高压的活跃期,它时常盘踞在中国东部地区,强盛的时候,可西进控制到中国西南地区东部,如四川东部、重庆等地。同样,在夏季,中国大陆许多地区常常受大陆高压控制,同样是下沉增温,晴空少云,滚热的地面,烘烤着大气,使气温居高不下。
一般来说,在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子里(气象上称为“炎热日”),中暑的人明显增多。而当日最高气温达37℃以上时(气象上称为“酷热日”),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又大,更令人感到闷热难当。
长江沿岸的南京、武汉和重庆,每年的“炎热日”平均达17~34天之多,“酷热日”也有3~14天。此外,江西的贵溪、湖南的衡阳、四川的开县等地,全年平均“炎热日”都在40天以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大“火炉”。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
夏季的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
著名医家李时珍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
《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见粥养对人之重要。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物质。由于天气炎热,人体的水分蒸发消耗过快,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平时喝开水最好,也可以引用绿豆水、菊花茶等清暑药茶,出汗的较多的引用糖盐水、茶水等,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
盛夏阳热下降,絪蕴熏蒸,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为宜。
高温天气尽量不外出,不进行户外体育锻炼或者从事体力劳动。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年轻人,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也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
要注意开窗通风防暑气,保护好心神,让心静下来,确保精神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