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 什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之源
2023-12-10
更新时间:2022-06-09 22:00:06作者:佚名
写作背景通常指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所处的年代、人文环境、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自己家庭遭遇的变故等等,会在文章中有所流露。比如鲁迅的文章写作背景是五四青年运动时期,文章中流露出对当权者无能的愤恨及对人民群众思想麻木的无奈。
朱自清《背影》写作背景
《背影》是朱自清1925年写下的一篇散文名篇,记述的是1917年他在北大读书时的经历。写作的缘由作者在《背影》的文末已经有所交代,是因为父亲给他写的一封信。信中父亲提到近日身体不好,恐怕大限将至,令作者心生感触,所以才挥笔写就。
1925年,正是民国军阀割据时代。当时的世界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国际国内形势波云诡谲。老百姓和知识分子身处这样一个大动荡、大混乱的背景下,生活朝不保夕,对命运前途的展望一片黯淡。朱自清是一个外圆内方的人,表面温和、待人敦厚,但内心却有自己的气节与坚持。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爱平静爱自由的个人主义者”。同年10月,朱自清写下这篇质朴感人的叙事抒情散文,记述了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子的真挚感情,抒发了自己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遇下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徐志摩《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
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余光中《乡愁》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