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但愿2023,疫情真的走向终结……(疫情持续到2023年)

更新时间:2023-01-01 11:01:09作者:佚名

但愿2023,疫情真的走向终结……(疫情持续到2023年)

新冠病毒感染毕竟还处于“乙类乙管”疫情仍在的状态。如何在这一波感染高峰之后,更平稳有序地迎接未来,为2023年注入更多确定性,为最终实现与新冠疫情告别打下基础?

文 | 海上客

转眼,真到了2023年了。

回顾2022年,感觉这一年出乎预料的事儿还真不少——

国际上来说,俄乌冲突也好,安倍被杀也罢,算不算飞出了一只只黑天鹅?

国内来说,反正海叔是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竟然这么折腾人。针对新冠,2022最为重大的变化是将“新冠肺炎”变更为“新冠病毒感染”——但这已经是12月份的事了。

1

回顾1年之前,谁想得到2022年很长的一段日子里,是被封控在家的呢?甚至有阵子是天天先抗原,再核酸,每天这么查两遍。即使解除封控,街上排队最长的还是核酸亭。“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跨省的话,有人一天做好几遍核酸。


做核酸,成为2022年很长一段时间许多城市居民的“开门第一件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迅速地,这样的景象就成了明日黄花。

总之,2022年是疫情防控政策有很大调整的一年。回顾2020年初至2021年末,反正海叔本人做过的核酸,伸一只手数得过来。可那会儿也没有放宽到类似“新十条”实施以后的情形。

为什么2022年的防疫政策会先紧又松?

本质上说,还是因为病毒本身发生了变化,以及有关方面愈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变化。

归根结底就是认识到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太快,致死率又不高:

当明白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时,更紧地严防死守成了一时之策;

当明白奥密克戎致死率不高时,随之就是放宽政策,譬如2023年1月8日开始的“乙类乙管”。

总之,算清了大账,自然会做出政策调整。

2

但也必须看到,即便在“新十条”之后的一系列调整后,奥密克戎所造成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所造成的冲击波,依旧比许多朋友预想的要大。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于2022年12月31日披露,近日来,海南、浙江、四川等多地通过问卷调查公布了当地新冠感染数据,一些地方阳性感染率在60%以上。有些地方仍处于不断上升期,预计1月初达到感染高峰。


近日,一种智能免费口罩发放机在天津北辰区佳荣里街井田公寓社区亮相,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 图:新华网

回看12月初,尚有专家称,出门未必一定要戴 N95口罩。可2022年末,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明贵在某在线论坛上呼吁:

“现在要戴 N95口罩,普通的外科口罩可能在防德尔塔或者刚开始的新冠病毒时效果不错,但是奥密克戎传染性特别强,普通的口罩保护力相对远远不足,所以还是提倡戴 N95口罩。”

听了林明贵所言,海叔默默无语。毕竟,我就是12月下旬有天跑去家门口的生鲜店买了几斤羊肉和蔬菜,第二天回来还真阳了。只因为没戴 N95 ,而是戴的普通外科口罩!

那天之所以会跑出去买菜,是因为上午在美团下的单,到快做晚饭了还没送来——事实上那天美团送上门的时间是晚上八点多了,运力不足啊。 单单因为这,让我这进了“八强”的选手无缘“四强”了!


12月24日拍摄的上海虹桥站 图:新华社

这还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二三线城市呢? 乡村呢? 如何应对疫情冲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专家吴尊友表示,目前,专家根据搜集到的疫情信息综合研判,中国的春运会有大量的人员流动,使得疫情可能会更加复杂,所以各地都在认真做好关于疫情信息的监测、分析、研判,尽最大限度把流行高峰带来的影响给它削弱。

3

未来的情况会怎样变化?反正在2022年元旦的时候,我们谁也没料到许多城市会封控,且封控不短的时间。 2023年呢?在海叔看来,大概率我们能走出疫情最为难熬的时段。何所谓“最为难熬的时段”?个人认为,回看过去三年,大约有三个难熬的时段——

第一,武汉封城。 这是中央下了很大的决心,且当机立断。此时,全国上下齐心协力,迅速控制住了疫情。还是那句话,当时中国自身已经将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给闷死了。如果不是海外一些国家没有控制住疫情,并造成病毒变异、扩散,中国又怎么有机会投入对德尔塔、奥密克戎等等变异株的战斗?

第二, 2022年春。 这时候,面对奥密克戎,究竟怎样举措?其实诸如上海等也在想办法,有所针对,精准防控,并最终也控制住了疫情。只是这控制的难度确实高。

第三,“新十条”之后。 也就是最近这段时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病毒本身与更多普通人遭遇了。尽管致命性没有原始毒株、德尔塔高,起码造成了中招者的种种不适。发高烧,能好受?水泥鼻、刀片喉之类,成了网络热词。确实也造成了一定比例的肺炎和重症。

在度过这一波感染高峰以后呢? 诚然,我们感染一次病毒,相当于打了一次疫苗。 但这并不是说,“阳康”就能“横行天下”,面对病毒“谁怕谁”了。 二次感染、三次感染甚至四次、五次感染者,在海外并不鲜见。

2023年已经来临。就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来说,诸如内地与香港通关,对国际航班取消往来限制,种种举措都让人感觉到,如常的世界即将恢复。但新冠病毒感染毕竟还处于“乙类乙管”疫情仍在的状态。如何在这一波感染高峰之后,更平稳有序地迎接未来,为2023年注入更多确定性,为最终实现与新冠疫情告别打下基础?这才是特别值得思考的!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本文标签: 病毒  疫苗  核酸  传染性  致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