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西方若搞“粮食北约”,是要砸世界的饭碗 | 京酿馆

更新时间:2023-07-31 18:24:03作者:佚名

西方若搞“粮食北约”,是要砸世界的饭碗 | 京酿馆


当地时间2021年6月23日,农民使用联合收割机在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的农田中装载收获的大麦。图/新华社

粮食问题,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先是印度因强季风降雨对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害,致其大米零售价格一月内上涨了3%,决定实施限制大米出口;俄罗斯、阿联酋也随后宣布暂停大米出口,引发多国粮食市场恐慌,全球米价已应声涨至11年高位。

不仅如此,在俄罗斯叫停“黑海运粮协议”后,“欧洲粮仓”乌克兰的粮食外运成本大增,对全球粮价也造成了明显冲击,更进一步加剧了世界对于粮食安全的担忧。但这一问题,目前似乎无解。

据《参考消息》援引德国《奥格斯堡汇报》消息,德国科学和政治基金会农业经济专家贝蒂娜·鲁德洛夫就认为,乌克兰在与北约的谈判中寻求继续通过其黑海港口运输粮食,已经不现实。

鲁德洛夫表示,在俄罗斯退出前运粮协议的执行就已经困难重重,并一再中断。而且,运粮成本可能会变得非常高,使得黑海运粮路线失去价格优势。

为此,鲁德洛夫建议,西方国家可以组成一个粮食联盟——类似于“粮食北约”,其世界市场份额将大大超过俄罗斯。


当地时间2022年7月30日,收割机在乌克兰切尔尼戈夫州一座农场收割麦子。图/新华社

“运粮协议”没有完全落实

实际上,此前,在俄乌军事冲突爆发之后,因为冲突双方都是粮食出口大国,粮食问题就被相关各方一再提及。

俄乌军事冲突没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反而接连升级之后,运输船只很难在黑海安全进出乌克兰港口。由此造成乌克兰出口粮食大量积压在仓库,无法分销到世界各地,助推全球主要粮食价格不断上涨。也因价格上涨,导致部分发展中国家进口粮食困难,部分特别困难的国家不能及时获得粮食援助。

在此情境下,2022年7月22日,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与联合国和土耳其签署“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即通常所说的“黑海运粮协议”。四方同意设立联合协调中心,对乌克兰谷物等农产品经黑海出口运输提供安全保障,也保障俄罗斯粮食与化肥进入国际市场。协议有效期为120天。

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也被誉为“世界面包篮”,是葵花籽油、玉米和小麦出口大国,每年向全球市场供应约4500万吨粮食。俄罗斯也是粮食和化肥出口大国,仅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间,其粮食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5800万至5900万吨。

可以说,“黑海运粮协议”的达成,让全球粮食安全危机得到一定缓解。也因此,这份协议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誉为“希望灯塔”。国际救援委员会更将其称为全球3.49亿人民的“生命线”。

有报道称,协议实施近一年来,超过3200万吨粮食商品已从乌克兰的三个黑海港口出口到遍布3大洲45个国家,缓解了世界粮食供应问题,扭转了全球粮食价格创纪录的增长趋势。

但是,在经过一次延长120天和一次延长60天,至7月17日到期后,俄罗斯宣布自7月18日起终止该协议。俄罗斯国防部在声明中称,自莫斯科时间7月20日0时起,所有在黑海水域航行至乌克兰港口的船只将被视为潜在的军用货物承运人。这些船只悬挂船旗所代表的国家,将被视为参与乌克兰冲突并支持乌方。

按照俄罗斯外交部的说法,俄方中止协议是因其已遭公然破坏,继续执行也毫无意义。此前,俄方已经多次对协议中所涉俄罗斯部分的落实情况表达不满,认为俄罗斯农产品和化肥出口依然因西方制裁遇阻。

当地时间7月2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会见记者时表示,退出“黑海运粮协议”是因为西方对俄罗斯粮食出口的承诺一个也没有兑现。因此,需要首先完成俄方的要求,俄罗斯才会重返该协议。

正是在此背景下,西方提出了“粮食北约”这样一个新概念。


当地时间2022年4月19日,印度旁遮普邦阿姆利则小麦收获场景。图/新华社

“粮食北约”不是个好主意

近期的一系列消息,都让世界粮食市场动荡难安。

7月29日,在普京总统讲话的同一天,俄罗斯政府通报,俄方已决定继续临时禁止本国大米及碎米出口,期限至今年12月31日,“以保障国内市场稳定”。不过,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等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不受该禁令影响。另外,俄方可将大米作为人道主义援助物资或在“国际中转运输框架”下运往国外。

而在此前一天,阿联酋经济部也宣布暂停阿联酋大米的出口和再出口,包括自2023年7月20日之后从印度进口的大米,并适用于所有大米品种,包括糙米、全精米或半精米。据阿联酋当地媒体报道,此举旨在确保当地市场有充足的大米供应。

稍早之前,即7月20日,印度政府宣布,为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印度将禁止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外的大米出口,即日生效。印度消费者事务、食品和公共分配部的公告说,此举是因为强季风降雨对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害,导致其国内大米零售价格一个月内上涨3%。

另据央视财经报道,此前印度就已经寻求收紧部分大米品种的出口。而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印度也曾禁止碎米出口,并对白米和糙米征收20%的关税。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大米生产国和第一大大米出口国,2022年印度大米出口总量约2200万吨,占世界大米出口量的40%以上。而印度受本次出口禁令影响的大米出口量约1000万吨。

印度和俄罗斯这样重要的粮食出口国禁止出口,“欧洲粮仓”乌克兰又难以出口,世界粮食市场的艰难情况,可想而知。

这是否会引发其他粮食出口国跟进,目前虽然尚不得而知,但由此给粮食市场造成的连锁效应肯定会很快呈现。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不仅是全球大米价格或将突破11年高点,世界粮食市场整体价格波动在所难免,更将继续推高通货膨胀等。

在此情况下,组建“粮食北约”当然不是一个好主意,也不可能真正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重启“黑海运粮协议”,才是一个及时有效的办法。这就需要西方国家认真考虑回应俄罗斯的诉求,不能再玩“半边协议”。

不然,就正如新闻报道中普京所言,西方国家一方面阻挠俄罗斯的粮食和化肥供应,另一方面又指责俄罗斯造成了当前世界粮食市场的危机局面。

可以说,组建“粮食北约”,也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开打“粮食冷战”。这可能致使更多国家在面对不确定的粮食市场时,选择囤积粮食应对危机,从而给世界增添更大的混乱,也砸掉更多人的饭碗。

撰稿 / 任孟山(专栏作家)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