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车钥匙扣的方法(怎样编织车钥匙扣)
2023-12-10
更新时间:2023-01-06 23:04:59作者:佚名
(原标题:对话大家 | 张伯礼:绝大多数“新冠后遗症”可逆可恢复)
视频画面
把握乘势而上的现在,迎接触手可及的未来,央广网特别策划《对话大家》栏目重磅推出。今天(1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作为首期节目嘉宾,与广大网友分享了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治、康复要点,并表示烟火气会回来的,要充满信心。
网友关切:为什么感觉北方流行的毒株“更毒”?
张伯礼表示:“根据这三年的经验,我们不能小瞧这个病毒。它的很多变化有些在预测分析内,但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很多,特别在临床表型上。”他举例,就像这次对“北方毒株更毒”的讨论,从理论来讲,北方流行的毒株BF.7是在南方流行的BA.5.2基础上的突变株,总体来看两种毒株没有根本差异。但从症状上,确实存在差异。虽然现在没有看到更多的临床报告,但明显感觉“南方症状要温和一点,北方要彪悍一点”,这一方面与毒株相关,另一方面,也可能和南北方的气候差异相关。
“我们对病毒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必须还要加强研究。”张伯礼说,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传染规律有了一个深刻理解:三年的保护使社会免疫水平较低,一旦放开,病毒传染速度太快、潜伏期又短,很容易形成感染高峰。因此,未达峰地区应未雨绸缪,做好药品等医疗资源储备;已达峰地区做好转阴后持续症状的治疗和康复,使人们早日投入到正常生活工作中。
网友关切:“阳康”后,怎样正确地恢复身体素质?能健身吗?
很多感染者转阴后还留有一些咳嗽、乏力、心慌、出汗等持续症状。张伯礼表示,这些都是转阴以后的常见症状,转阴不代表完全康复了。转阴后的一段时间内,病人的身体还是比较脆弱的,或者说比较虚弱,免疫功能没有完全得到修复,呼吸道等脏器可能还有些损伤。因此,在转阴后的2~3周内甚至更长时间,一定要注意休息,注意清淡饮食,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这段时间的恢复非常关键。身体锻炼可以逐渐恢复,但要适度,整体上要慢一点,少一点,还要注意休息。出现一些转阴后持续症状,如咳嗽、乏力、心慌、盗汗等,一般不用过于慌张,2~4周,大部分人的症状是可逆可恢复的,真正不能恢复的是极少数。服用一些对症中药,可以改善症状,促进修复。
资料图
网友关切:“转阴”后长期咳嗽怎么办?
张伯礼在访谈中分享了2个小偏方,一个是用冰盐水漱口。简单的操作办法是:在矿泉水中加一点盐,能尝到一点咸味即可。将它放到冰箱里冷藏,每天早晚刷牙后拿它漱漱口,吐出来,再倒出来一点,拿棉签蘸着擦洗鼻腔。张伯礼表示,这并不是消灭病毒,而是清洁咽喉部环境,刺激激活黏膜免疫能力,对预防感染、减轻感染后咽痒症状等有益。另一个小偏方是把橘子皮洗干净,剪成邮票大小,泡在蜂蜜里,在嗓子发干、发痒或干咳时拿来含着。蜜制橘子皮含在口中,痒和咳嗽症状也能减轻一些。
最后,张伯礼院士说,“希望大家不要焦虑,也预祝大家能够顺利度过这一波,过一个祥和的春节。”
延伸阅读
张伯礼给出5个转重症指征 强调没有所谓特效药
央广网北京1月1日消息(记者 雷妍)目前,北方一些城市已经度过感染高峰,正在应对即将到来的重症高峰。很多“阳过”担心自己或家人会发展成重症,而那些还未中招的人们,对于未知的重症高峰充满担忧,各种疑问接踵而来。
“高烧不退是重症吗”“咳嗽不停是病情在加重吗”“阳康后还会转重症吗”……对于大部分居家康复的人,如何判断自己到底是在逐渐康复还是有重症趋势?如何预防转向重症?针对这些大家近期普遍关切的问题,央广网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
5个转向重症的指征要掌握 出现1个就要高度警惕
预防重症、提升重症患者的救治效果,及早发现、及早研判、及早治疗非常重要。张伯礼表示:“很多患者误以为自己在好转,等出现急性症状再送到急诊时,就已经延误了治疗时机。”因此,及早发现重症的指征非常重要。
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居家康复期间,如何判断病情是在逐渐康复,还是出现了转重症的趋势呢?张伯礼给出了5个转重症标准:
1.发热持续不退。一般情况下,发热超过38.5℃,服了退烧药,仍发热持续3天以上要特别关注。
2.呼吸困难,活动后气喘,呼吸频率比较快。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的呼吸频率大致为每分钟10~20次,如果每分钟呼吸超过30次,需要重点关注。
3.持续出现比较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资料图
4.精神状态不佳,出现淡漠、恍惚、烦躁,或反应迟钝等表现。特别警觉一些老年人机体已经缺氧,却没有呼吸困难的表现,这是静默性缺氧,如果家里有血氧仪,应监测指氧饱和度,若持续低于93%,要及时送医。若无血氧仪,观察活动后即气促、心慌及精神状态差的也要格外关注。
5.原有基础病加重。比如,原来血压控制得不错,“阳了”后血压控制不住了,或者出现了顽固的心绞痛、血糖明显增高等问题。
张伯礼强调,以上现象都可能是转向重症的标志,出现1条就应特别注意,若同时出现多条就必须及时送医。
疫情进展比预想中快,中西药并用非常关键
近期,多个城市出现了感染高峰、重症高峰,重症患者较多,导致各大医院急诊爆满、ICU病房紧张。“这波疫情比预想的进展要快,规模要大。”张伯礼表示,虽然重症的比例不高,但在感染高峰期,感染人数多,重症患者的绝对值并不低。目前各地增加发热门诊、扩容ICU重症病房、调配重症医护力量等相应措施后,局面已经初步得到改观。
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转发了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地方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经验;《中国中医药报》转载了上海市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救治工作专家共识,都将有助于其他地区提升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重症救治的目的是千方百计抢救每一个病人的生命。”张伯礼强调,综合此前的经验,做好以下三点很重要。
1.早发现,早研判,早治疗,可有效防止重症转危重症,也可以给治疗抢救争取时间。关口前移,先症而治,截断病势,提前预判病势发展,及早采取有针对性干预措施,阻断病情进展。
2.重视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但更要重视基础病的治疗。张伯礼说:“我们看到很多病人到了最后不治的阶段,往往是基础病造成的,而并不是病毒感染。因此,感染病毒只是个诱因,一定要重视基础病的治疗。”
3.要采取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非常关键。西医在呼吸支持、循环支持方面非常重要,“是保命的”,张伯礼说,“但高热不退、神昏不清、痰黏不咳、大便不畅、肺部渗出不吸收、正气明显亏虚等这些比较棘手的临床难点问题,通过中西结合,可以有很好的疗效。”很多危重症患者年龄大,身体状况和营养状况不好,通过扶正祛邪,祛除外邪时同时保护病人的正气,一人一策,对症治疗,采用“通、清、托”多种方法,挽救了很多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应对重症,囤“特效药”不如囤“好身体”
近期,“特效药”成了热搜常客。很多网友晒出通过各种渠道都“一药难求”的经历。购买所谓的“特效药”来防重症真的有必要吗?对此,张伯礼指出:“无论是西药、中药,都不存在特效药,更没有神药。”一般患者用普通的感冒药即可,也不用特别追求哪一种药,包括“三药三方”,当地产的常用感冒药也完全可用。
张伯礼介绍,感染新冠病毒后,严格意义来说,中药和西药的作用只是辅助治疗,帮助减轻一些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转为重症的风险。即使“小分子特效药”,它的机理也只是抑制病毒复制,并不能根除病毒。而且,这类药的治疗窗口期比较窄,只在感染后的5天内有效,且与他汀等多种常用药不宜联合使用。
张伯礼强调,感染新冠病毒后,用药时一定要理智,合理用药,还要有些耐心,药物发挥作用要有一定时间。切记没有神药,没有特效药。更忌有病乱服药、无目的联合用药,反生药害。对抗新冠病毒的“主力”是自身免疫力。因此,囤药不如囤“好身体”。调整好身体状态,注意休息,适量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证营养的摄入,保持良好的情绪,提高机体免疫力,才是顺利度过感染过程的最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