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辽宁自考考试时间安排 2021年辽宁自考考试报考时间
2023-12-10
更新时间:2023-03-07 09:03:00作者:佚名
翻译
自古以来一个人要历尽苦辛才名就功成,可如实记载下他们的事迹要靠哪一个人?
往往是由于当时的情况不清而以讹传讹,加上后世的流俗更搅乱了事实以假乱真。
低俗的东西即使怎样流传也谈不上精美,要知道绘画最难的是画出人的气质精神。
点点记录怎能写尽古代贤哲的品格学问,俗儒们只会死守古书的糟粕真可笑可憎。
读史
宋·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①行藏:行止,指事迹。
②黮(dàn)暗:昏暗,不清楚。犹承误:还以误传误,以讹传讹。
③末俗:后世的习俗。
④粹美:指精华。
⑤丹青:中国古代绘画的材料,这里指绘画艺术。
⑥区区:形容很少,指一点点历史记载。
⑦“独守”句:意为俗儒只会死抱着史书里的糟粕当宝贝。尘:尘土,这里指糟粕。
这首诗直言不讳地表达了王安石的历史观。诗人针对当时俗儒歪曲历史事实的现象进行抨击,表现了一个改革家的战斗精神。
诗的前四句说一个人的功名是经过一番艰难才得到的,但却不知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后四句说有人把古人流传下来的糟粕当作精华,而真正美好的东西是很难流传下来的。这首诗写得深沉、抑郁,抒发了诗人的忧愁和怨愤,容量甚大,耐人寻味。
王安石这首《读史》作于元丰八年(1085)。这年三月,神宗赵顼去世后,旧党得势,新法渐废,王安石心中十分痛苦,这首《读史》就是在这种满怀忧愤的情况下写成的。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
神宗熙宁二年(1069)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积极推行新法,并取得了一定成就。由于保守派的反对,熙宁七年罢相,熙宁八年再相,次年被迫辞职。后退居金陵,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他的文章议论宏大,言简意赅,条理分明,形成锋利峭拔的艺术风格。“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